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忠嗣,华州郑人。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馋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②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帝怒,贬汉阳太守。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

③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____________)   
(2)吾固得一城不足制敌(____________)
(3)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之(____________)
(4)辄高偿马(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2)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
【小题3】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忍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②吾不欲竭中国力幸功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小题4】第③段画线句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标出。
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小题5】皇帝正谋划攻打石堡城,但王忠嗣却不愿,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2:1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田布,字敦礼,太尉田弘正子。幼机悟。始,弘正为田季安裨将,镇临清,布年尚幼,知季安且危,密白父,请以众归朝,弘正甚奇之。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凡十八战,破凌云栅,下郾城,以功授御史中丞。蔡平,入为左金吾卫将军。弘正徙成德,以布为河阳节度使,父子同日受命。布所至,必省冗将,募战卒,宽赋劝穑,人皆安之。弘正遇害,魏博节度使李愬病不能军,公卿议以魏强而镇弱,且魏人素德弘正,以布之贤而世其官,可以成功。穆宗遽召布,解缞拜魏博节度使,乘传以行。布号泣固辞,不听;乃与妻子决曰:“吾不还矣!”未至魏三十里,跣行被发,号哭而入,居垩室,屏节旄。凡将士老者,兄事之。禄奉月百万,一不入私门,又发家钱十馀万缗颁士卒。以牙将史宪诚出麾下可任,乃委以精锐。时中人屡趣战,而度支馈饷不继,布辄以六州租赋给军。引兵三万进屯南宫,破贼二垒。
宪诚蓄异志,阴欲乘衅,又魏军骄,惮格战,会大雪,师寒粮乏,军中谤曰:“它日用兵,粒米尽仰朝廷。今六州刮肉,虽尚书瘠己肥国,魏人何罪?”宪诚得间,因以摇乱。会有诏分布军救深州,兵怒,不肯东,众遂溃,皆归宪诚。布度众且乱,叹曰:“功无成矣!”即为书谢帝曰:“臣观众意,终且负国。臣无功,不敢忘死。愿速救援,毋使忠臣义士涂炭于河朔。”哭授其从事李石讫,乃入,至几筵,引刀刺心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言讫而绝,年三十八,赠尚书右仆射,谥曰孝。
(节选自《新唐书·田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B.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C.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D.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缞,脱下丧服,意即守丧期限未满就被征召起用。按礼制,丁忧时须居家守丧。
B.乘传,乘坐传达命令的马车。田布“乘传以行”是因为情形危急,需立刻赶往目的地。
C.度支,是古代官署名称,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唐时改“度支”为“吏部”。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在古代,“河”专指黄河,指一般的河流是后起的意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布幼时机警,作战屡立功勋。他年幼时预见田季安将有危险,劝告父亲率众归附朝廷;讨伐蔡州时,他经历了十八次战斗,凭借军功被授予御史中丞。
B.田布接受任命,力图挽回颓势。在父亲遇害、李怨患病之时,他尽管最初坚决推辞,但最终接受了魏博节度使的任命;到任后,他散发俸禄和家钱,安抚士卒。
C.田布用人不察,致使大功未成。他充分信任史宪诚,把精锐部队交给他,但史宪诚却暗藏异心,图谋作乱,率部接敌,一触即溃,致使田布心有余而力不足。
D.田布上书谢罪,以死表明心迹。他意识到军队将叛乱,自己无能为力,就上书向皇上谢罪,后引刀自裁,以死“谢君父”“示三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所至,必省冗将,募战卒,宽赋劝穑,人皆安之。
(2)宪诚得间,因以摇乱。会有诏分布军救深州,兵怒,不肯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①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文中指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的人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即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B.晋王,中国古代王爵。中国古代册封的晋王较多,历史上有名的晋王有三国时期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两晋时期晋王司马睿等。
C.函,钱币术语,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函;文中“函”指的是木匣子。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B.文章笔力雄健,表达情见乎辞,篇幅短小,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
C.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欧阳修写这篇史论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D.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