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巩,字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
B.“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C.“风起”“雪飞”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构成奇美的境界,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
D.最后一句,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
【小题2】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04 12:4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惸惸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有删改)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②伊:屈原。③黾勉:勉力,努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屈原之宫 遗:生活过的B.家千里兮 去:离开
C.又或为之臣 佐:辅佐D.身远害   全:全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古代一般专指长江,后来也用于通称一切江河。这种现象属于古今异义中的词义扩大。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本文取降级之义。
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传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D.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后多以“丹青”代称绘画艺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理。
C.苏轼在这篇赋中,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不知委曲求全的惋惜,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助词“兮”,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道劲,读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淌。
(2)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放鹤亭记

宋•苏轼

⑴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⑵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⑶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⑷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小题1】解释加点词
亭于其上     ②当其缺
宾佐僚吏     ④未可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故之曰“放鹤亭”B.然卫懿公好鹤则其国
C.啄苍苔而白石D.梁君臣之首
【小题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暮则傃东山而归
B.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C.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D.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②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小题5】第(3)段作者通过酒与鹤、国君与隐者的对比以及四者之间的搭配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