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

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注:①守捉:兵之戍边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B.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C.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D.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自唐始设,地位与州平级,五代沿用。
B.龙德:后梁末帝朱友贞年号。自汉武帝始,采用皇帝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陛下: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要“陛下”的近臣代为转告,后慢慢转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D.末帝:即为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君王,“亡朝之君”,为国家的葬送者,含有贬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章勇猛有力气,持铁枪骑马能飞驰自如,被誉为王铁枪。
B.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推举彦章。彦章不负众望,大破南城。
C.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
D.晋俘获彦章妻子,厚待有加,彦章战败归顺晋,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⑵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30 09:4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注: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也叫“三尸神”。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书法
B.邀与李振故   善:善良
C.与乎石门之异矣 徒:徒弟
D.世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遨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徙居华阴,欲求之 击沛公于坐
C.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及其所既倦
D.鼓无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
【小题3】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华阴,华山之南,古代以山之北、水之南为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阴。
C.《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D.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B.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C.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D.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殿、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邀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秀实,字成公,本姑臧人。曾祖师浚,仕为陇州刺史,留不归,更为汧阳人。秀实六岁,母疾病,不勺饮至七日,病间乃肯食,时号“孝童”。及长,沈厚能断,慨然有济世意。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天宝四载,从安西节度使马灵詧讨护密有功,授安西府别将。灵詧罢,又事高仙芝。仙芝讨大食,围怛逻斯城。会虏救至,仙芝兵却,士相失。秀实夜闻副将李嗣业声,识之,因责曰:“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嗣业惭,乃与秀实收散卒,复成军,还安西,请秀实为判官。迁陇州大推府果毅。后从封常清讨大勃律,次贺萨劳城,与虏战,胜之。常清逐北,秀实曰:“贼出羸师,饵我也,请大索。”悉得其廋伏,虏师唧。改绥德府折冲都尉。

肃宗在灵武,诏嗣业以安西兵五千走行在。节度使梁宰欲逗留观变,嗣业阴然可。秀实责谓曰:“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嗣业因固请宰,遂东师,以秀实为副。嗣业为节度使,而秀实方居父丧,表起为义王友,充节度判官。安庆绪奔邺,嗣业与诸将围之,以辎重委河内,署秀实兼怀州长史,知州事,兼留后。诸军战愁思冈,嗣业中流矢卒,众推荔非元礼代将其军。秀实闻之,即遗白孝德书,使发卒护丧送河内,亲与将吏迎诸境,倾私财葬之。元礼高其义,奏擢试光禄少卿。俄而元礼为麾下所杀,将佐多死,惟秀实以恩信为士卒所服,皆罗拜不敢害,更推白孝德为节度使。秀实凡佐三府,益知名。

朱泚反,翌日,泚召秀实计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实戎服与休并语,至僭位,勃然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可磔万段,我岂从汝反邪!”遂击之。泚举臂捍笏,中颡,流血蔑面,匍匐走。贼众未敢动。秀实大呼曰:“我不同反,胡不杀我!”遂遇害,年六十五。海宾、明礼、灵岳等皆继为贼害。

初,秀实自泾州被召,戒其家曰:“若过岐,朱泚必致赠遗,慎毋纳。”至岐,泚固致大绫三百,家人拒,不遂。至都,秀实怒曰:“吾终不以污吾第。”以置堂之梁间。吏后以告泚,泚取视,其封帕完新。

兴元元年,诏赠太尉,谥曰忠烈。赐封户五百,庄、第各一区;长子三品,诸子五品,并正员官。帝还都,又诏致祭,旌其门闾,亲铭其碑云。太和中,子伯伦始立庙,有诏给卤簿,赐度支绫绢五百,以少牢致祭。

(摘编自《新唐书段秀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
B.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
C.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
D.天子方急/臣下乃欲/晏然公常自称大丈夫/今诚儿女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毅:果毅都尉的简称,唐宋军事职官名。果毅都尉在唐代是折冲都尉的副职,每折冲府二人,分左、右,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从六品下。
B.行在:也称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文言文中一般指天子巡行所到暂住之地。
C.卤簿: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也叫露板,常用来代指不封口的文书、奏章、诏书等。
D.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牛、羊、豕(猪)叫“太牢”,少牢则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只用羊﹑豕。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秀实秉持孝道,自尊心强。六岁时母亲患病,七日不吃不喝尽心服侍;认同友人对明经科的鄙视,放弃了举荐入仕的机会。
B.段秀实有勇有谋,仁义为先。随马灵詧出征不利时,批评了副将李嗣业逃跑的行为,但后来又拿出私财为战死的李嗣业办后事。
C.段秀实为人恩义,受人敬重。荔非元礼和不少将士被杀,而段秀实幸免于难,并且先后辅佐三任节度使,有很高的知名度。
D.段秀实英勇无畏,有先见之明。朱泚僭位之前就告诫家人不收他的礼物,后来更是当面痛骂反贼,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嗣业与诸将围之,以辎重委河内,署秀实兼怀州长史,知州事,兼留后。
(2)初,秀实自泾州被召,戒其家曰:“若过岐,朱泚必致赠遗,慎毋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嘉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和湖南的岳阳楼,这些楼阁之所以能名动天下,主要原因是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与之有关的诗词歌赋。如《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创作的一篇与滕王阁有关的骈文。
B.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忠于君主;汉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朝保留了此制。
C.“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外,再加上《乐》。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
D.高祖是皇帝的庙号,指开国之君;炀帝是谥号,“炀”为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