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春晨山村晴景,极富生活气息,寄寓作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小题2】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01 08:1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作者写夜半时“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有什么用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
①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漢声。
散村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②
。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③
。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两人并耕。
【小题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此联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D.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同类题3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氓》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塑造了一个衣饰鲜艳多彩,散发芳草香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以此来表明自己高洁美好的品格。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一样任意漂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于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B.“风起”“雪飞”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
C.“年愈少”句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直接写出词人历经贬谪后的旷达乐观情怀。
D.“岭梅”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柔奴克服困难的意志,为下文作好铺垫。
E. “试问”的主语是苏轼,试问对方,岭南应该是不好吧!以此引出对方的回答。
【小题2】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苏轼(1037-1101)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