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景兼点时令,采用虚实结合手法给人以浥尽轻尘的快感。
B.构成明媚春光的千百只黄鹂不仅是视觉形象,也在听觉上给人以印象。
C.“飞云”二句描写了天空由阴沉转为澄澈,进一步说明春天的多姿多彩。
D.“天矫”二字,写飞云像龙蛇一样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
【小题2】本词描绘了词人梦中奇丽的景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雨过后春花盛开,整个山间出现了一片明媚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
B.“行到”一句与“春路”相应,点明上文的一切都是词人的梦魂在春路上行走所见。
C.“小溪深处”,应该是个静谧的所在,词人的突然到来,打破了岑寂。惊起无数黄鹂。
D.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在这梦境中获得了理想达成的快感。
【小题3】明代沈际飞认为结尾“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这两句是“白眼看世之态”;清代周济则评曰“造语奇警,不似少游寻常手笔”。二人各是从什么角度评论的?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对结尾二句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3 08:0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此,事见《图记》。其地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淅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地西湖之西   当:在
B.高而望之 乘:趁着
C.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D.自天竺讲事     谢:辞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方士葛洪尝炼丹此 不幸吕师孟构恶
B.纳光景涵烟霏    是知其不可为之者与
C.资阴阳之和,养其源 先国家之仇而后私仇也
D.龙井其尤者 师道之不传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游龙井,作者并不限于描绘美景,借元静法师之口评议其品德:像西湖一样立场坚定,像钱塘江一样威武不屈。
B.作者认为泉水是山川精气所发,钱塘一带的美景为绚丽多姿的西湖、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所诱所迫,故而不能产生泉水。
C.作者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送他到风篁岭上并嘱咐他为龙井写些文字,作者有所触动写了此文。
D.文章中人们对龙井是神灵之口有所怀疑,后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名闻天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B.者坏 当:阻挡
C.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庶几:差不多
D.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  如:到,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   求人可使报秦
B.而不可言尽也 愿十五城请易璧
C.故岸之山多所胁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菱芡荷花所附丽 蚓无爪牙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名为记游龙井,不着力描绘龙井景色,而刻意宣扬龙井的“德”。文章说有龙显灵,固然荒诞无稽,但用人的美德比泉的好处,亲切有人情味。
B.全篇在龙井的“龙”字上做足文章:先因祈祷灵验,说相传有龙;再以龙井的“诸德”,说不必怀疑有龙;再以和尚念咒,大鱼跃出,证实传说不谬。
C.尽管龙井的名声很响,但人们对龙井有龙的传说仍然怀疑。作者通过辩才法师之口赞扬了龙井的美德,意在讽刺社会上那些缺少气节、自私自利的人。
D.本文虽意不在记游,却不乏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和生动的记述。描写部分用了许多长短错落的对句,读来绝无说教的枯燥乏味,而富有诗意和美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2)“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小题5】用“/”给下面划线的文段断句。

十一月十五日,坐舟至瓦窑岭。偕雪瓯、平子二子,登岸行十余里,溯昌安门。一路看会稽山,恨若有速其步者。过一村庵,坐 水 槛 上 看 枫 尤 有 意 致 立 危 桥 上 四 望 陶 山 在 夕 阳 中 紫 翠 缕起 更 远 更 红 非 画 工 所 能 仿 佛 也。入城,闻戒珠寺钟矣。

(李慈铭《十里看山》)

同类题5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纱窗恨·答冠月韵
清·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
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望吴越”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全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朓的钦佩,以即景抒怀的手法,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表达了作者对谢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
【小题2】《纱窗恨》中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写出边塞之景,引子乡思的笛声,随风而起风,溢满天涯。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实写。是诗人由耳闻飞扬的笛声想到眼前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 “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小题3】《行香子》中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小题4】《采桑子》中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 “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