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
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
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小题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9 05:00: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赠盖邦式序
(宋)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望云梦、洞庭之陂,彭蠡之渚,涵混太虚,呼吸万壑,而不见介量,故其文停滀而渊深。见九疑之芊绵,巫山之嵯峨,阳台朝云,苍梧暮烟,态度无定,曼绰约,春妆如浓,秋饰如薄,故其文妍媚而蔚纡。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俱游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哉!”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浮长淮,大江  泝:逆流而上
B.态度无定,曼绰约 靡:没有
C.今于其书而观之,岂不哉 信:确实
D.然后归而文著书  治:研究
【小题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长,是司马迁的字。古人既有“名”又有“字”,“名”是成人后由自己或请名人取的,“字”是出生时由长辈取的。
B.太虚,指空寂玄奥之境,如《红楼梦》“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这里是指天,突出洞庭湖雄奇壮阔的景象。
C.楚汉,分别指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他们曾为争夺政权而发动了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D.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名。古代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常在其名前加上表其职业的词,如优孟、优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2)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
【小题4】作者对盖邦式提出了怎样的写作观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摸鱼儿·东皋寓居(1)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2),莫忆金闺(3)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4)。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东皋寓居:东皋,山东东山,作者被免官退居于此,在此修葺了“归去来园”,自号归来子。(2)青绫被:汉代,尚书郎值夜班,官供新青傔白绫被。(3)金闺:金马门的别称,这里泛指朝廷。(4)邵平瓜圃:秦时东陵侯邵平在秦亡后隐居长安东平种瓜。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词前三句,陂塘杨柳,风光旖旎,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景致优美、令人神往的乡间寓居图。
B.用“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清辉遍照,月色皎洁。“光流渚”三字则将静谧的月光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
C.“翠幄张天,柔茵藉地”,前句写树,后句写草,语带夸张,极力渲染景致之美;前置一个“任”字,又带拟人色彩。
D.上片写景,大处落笔总述陂塘全貌,接着又描绘了雨后陂塘鹭鸟翔集图和月下陂塘图,词人的情感倾向跃然纸上。
E. 下片抒情,化用杜甫“儒冠多误身”的诗句,又借用邵平秦亡后隐居种瓜和班超暮年归来的典故,间接表现内心情怀。
【小题2】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词所表现的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习之论文
(宋)洪迈
李习之《答朱载言书》论文最为明白周尽,云:“《六经》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其读屈原、庄周也,如未尝有《六经》也。如山有岱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天下之语文章有六说焉:其尚异者曰,文章词句,奇险而已;其好理者曰,文章叙意,苟通而已;溺于时者曰,文章必当对;病于时者曰,文章不当对;爱难者曰,宜深,不当易;爱易者曰,宜通,不当难。此皆情有所偏滞,未识文章之所主也。义不深不至于理,而辞句怪丽者,有之矣,《剧秦美新》、王褒《僮约》是也。其理往往有是者,而词章不能工者有之矣,王氏《中说》、俗传《太公家教》是也。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不知其辞之对与否、易与难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非对也;‘遘闵既多,受侮不少’非不对也;‘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菀彼桑柔,其下侯甸,捋采其刘’非易也;‘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非难也。《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列、庄,至于刘向、扬雄,皆自成一家之文,学者之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其论于文者如此,后学宜志之。
(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山有岱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
B.如山有岱/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
C.如山有岱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
D.如山有岱/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济/淮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不必均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班固《汉书艺·文志》称为六艺。
B.文章,原指错杂的花纹,“天下之语文章”中的“文章”指的是文献、礼乐方面的学问。
C.百家,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思想、学术流派。
D.老聃,一般指老子李耳,春秋战国时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著《老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六经”时见不到它们互相引用,因“六经”立意用语,各有特点,富于创造,不相互仿效。
B.李习之认为,评论文章的六种说法,均出于个人情感和爱好不同,未真正涉及并指出文章的主旨。
C.《答朱载言书》中结合具体例子指出不同类型文章的亮点和缺陷,如《中说》、《太公家教》就是义理浮浅、词句华美的实例。
D.百家之言继“六经”后兴起,学习写文章的人,纷纷以老聃、列子、庄子、刘向、杨雄等人为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不知其辞之对与否、易与难也。
(2)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讳方平,字安道。景德四年丁未生舟中,有盗蹑船后,旬浃未得发。是夕泊舟在野,盗乘便将逞。适太夫人欲就蓐,问乳医居,隔水,因移舟从之。有船后至,正泊其处,盗夜至,不知舟已易也。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公髫龀英秀,神采莹彻,见者莫不慕悦之,皆谓仙骨道韵,非风尘中人也。明道二年,制举六科,因共称荐,举茂材异等科,召试秘阁,选预廷对。释褐,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陈州,闻筑者讴声甚喧,问焉,曰:“民为灵应侯立庙。”公遣视之,男女奔走以输财力材甓,货食充积。公曰:“唐末巢寇乱陈,今郡城北遗迹在焉,其毒可知也。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命撤灵应侯庙,籍其资用立赵太守祠堂,至今陈人皆奉飨。未几,徒知益州,未至境,传广南蛮贼侬智高寇蜀,州郡役民夫夜筑城,诸县弓手辄增三倍,团练晨夕训阅。城皆启闭不以时,嫁娶不复待年,窖藏诸物,讹言相惊,动危纷然。公径至府,视事,即日教所部诸所散遣弓手、役夫;告诸州县,禁止嫁娶不如礼者。值上元观灯,日夕设盛会,因大启城诸门,三夜不阖,民心乃定。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戮之。蜀土复安如初。明年冬,加龙图阁学士,迁给事中。张耆子得一守贝州,到任七日,吏卒王则、卜吉生变,拘得一。王师攻围六十日,城破,下得一御史台,法官当得一谋叛,仁宗以为得一庸懦,叛非本谋,为免缘坐,而犹没其第。公与张氏风马牛不相及,闻者就陋舍,无以处其族,因从容为言:“耆,真宗宠臣也。此第本恩赐,今得一免缘坐,而没其赐第,法不类。”仁宗谓然,以其第还之,迄今张氏子孙莫知者。年七十,请老。以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太傅、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精神不动,寂然顺化,享年八十五。

(节选自王巩《乐全先生张公行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B.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C.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D.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旬浃,般十二日为一旬,旬浃指满十二天。
B.释褐,褐指粗布衣服,释褐意为脱去平民衣,始任官职。
C.视事,指官吏到任办理公务,常与下车连用。
D.缘坐,即连坐,一人犯罪而株连其亲属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出生不凡,天赋异禀。他出生时遭遇盗贼却绝处逢生,年少时,聪慧异常,参加科举,成绩优异,并选中廷试。
B.张方平破除迷信,善于教化。在陈州拆除了灵应侯神庙,改作大败黄巢的唐朝太守赵準的祠堂,供当地人们祭祀。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他识破奸计,不为所惑,采取系列措施,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宅心仁厚,暗助他人。好友张耆因儿子犯罪被没收府第,一家陷入困境,张方平替他向皇帝讨回,却没告诉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
(2)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