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讳方平,字安道。景德四年丁未生舟中,有盗蹑船后,旬浃未得发。是夕泊舟在野,盗乘便将逞。适太夫人欲就蓐,问乳医居,隔水,因移舟从之。有船后至,正泊其处,盗夜至,不知舟已易也。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公髫龀英秀,神采莹彻,见者莫不慕悦之,皆谓仙骨道韵,非风尘中人也。明道二年,制举六科,因共称荐,举茂材异等科,召试秘阁,选预廷对。释褐,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陈州,闻筑者讴声甚喧,问焉,曰:“民为灵应侯立庙。”公遣视之,男女奔走以输财力材甓,货食充积。公曰:“唐末巢寇乱陈,今郡城北遗迹在焉,其毒可知也。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命撤灵应侯庙,籍其资用立赵太守祠堂,至今陈人皆奉飨。未几,徒知益州,未至境,传广南蛮贼侬智高寇蜀,州郡役民夫夜筑城,诸县弓手辄增三倍,团练晨夕训阅。城皆启闭不以时,嫁娶不复待年,窖藏诸物,讹言相惊,动危纷然。公径至府,视事,即日教所部诸所散遣弓手、役夫;告诸州县,禁止嫁娶不如礼者。值上元观灯,日夕设盛会,因大启城诸门,三夜不阖,民心乃定。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戮之。蜀土复安如初。明年冬,加龙图阁学士,迁给事中。张耆子得一守贝州,到任七日,吏卒王则、卜吉生变,拘得一。王师攻围六十日,城破,下得一御史台,法官当得一谋叛,仁宗以为得一庸懦,叛非本谋,为免缘坐,而犹没其第。公与张氏风马牛不相及,闻者就陋舍,无以处其族,因从容为言:“耆,真宗宠臣也。此第本恩赐,今得一免缘坐,而没其赐第,法不类。”仁宗谓然,以其第还之,迄今张氏子孙莫知者。年七十,请老。以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太傅、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精神不动,寂然顺化,享年八十五。

(节选自王巩《乐全先生张公行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B.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C.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D.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旬浃,般十二日为一旬,旬浃指满十二天。
B.释褐,褐指粗布衣服,释褐意为脱去平民衣,始任官职。
C.视事,指官吏到任办理公务,常与下车连用。
D.缘坐,即连坐,一人犯罪而株连其亲属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出生不凡,天赋异禀。他出生时遭遇盗贼却绝处逢生,年少时,聪慧异常,参加科举,成绩优异,并选中廷试。
B.张方平破除迷信,善于教化。在陈州拆除了灵应侯神庙,改作大败黄巢的唐朝太守赵準的祠堂,供当地人们祭祀。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他识破奸计,不为所惑,采取系列措施,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宅心仁厚,暗助他人。好友张耆因儿子犯罪被没收府第,一家陷入困境,张方平替他向皇帝讨回,却没告诉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
(2)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戮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7 02:24: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2,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3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4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5 有国,近戚孙承祐6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7,号“沧浪” 。前竹后水,水之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8,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沧浪亭记》)
(注释)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
3并(bàng):通“傍”
4杠:独木桥
5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6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7北碕:北边曲岸上
8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时小舟 在……附近B.水之又竹 南面
C.到则草而坐   拔D.笑万古 悲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时榜小舟,幅巾往 作师说贻之
B.近戚孙承右池馆也 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C.号“沧浪”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箕踞遨 羽化登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浪亭记》简叙罢职南来,寻觅居所,点出欲借境舒怀之意,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贬永州,“为僇人”,心力交瘁,寄情山水,颇为相似。
B.《沧浪亭记》写沧浪美景,穷形尽态,有郁郁葱葱草树,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环绕遮蔽的林木,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描写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特立的西山相似,让作者在山水美景中得到解脱。
C.《沧浪亭记》中作者用四万钱购得一块地,构筑“沧浪亭”,时常乘船去游玩,率性玩乐,忘记回去,喝酒唱歌,这和柳宗元游西山时沉浸在自然景象与自我情致的妙合无垠中“不欲归”何其相似。
D.《沧浪亭记》是一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佳作,作者借作记,抒发了遭受政治迫害后的愤懑,有力地批判了官场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与竹、水相处,与鱼、鸟共乐,获得精神慰藉的“真趣”。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2)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北宋)王禹偁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③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④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⑤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⑥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本文选自《小畜集》。宋真宗咸平元年(998)除夕,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次年三月二十七日到达黄州任所。①刳(kū):剖,削。②雉堞(dié):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幽阒(qù)辽夐(xiòng):幽静,辽阔绵远。⑤丁丁(zhēng zhēng)然:象声词。⑥投壶:古代宴会上的一种游戏,宾主依次投矢于壶,中多者为胜,胜者斟酒,败者饮酒。⑦稔(rěn):谷熟。

【小题1】赏析第②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3】第④段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