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岭之竟得流于岭外。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B.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C.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D.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谢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
B.吊丧,指至丧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着白服,死者亲属则须着五服。五服分别为斩、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C.大理卿,官职名,即大理寺卿。大理寺,古代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管刑狱案件审理。
D.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古时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他任万泉县丞时,让一些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这些囚犯感激他宽容体恤,果然全都按约定时间回到狱中。
B.唐临生活俭朴,宽厚待人。他在朝为官,家财丰厚,但生活节俭,不建宅第,并且十分宽谅下人,家仆几次出错他都宽厚处之。
C.唐临执法公正,明于断狱。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时,他执法宽严适度,判处案件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
D.唐临刚正不阿,敢于谏言。在萧龄之量刑一事上,皇帝看到群臣的奏议而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唐临直言奏告,使萧龄之被依法判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0 11:51: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嗣复,字继之,仆射于陵子也。初,于陵十九登进士第。浙西观察使韩滉有知人之鉴,见之甚悦。滉有爱女,方择佳婿,归谓其妻曰:“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于陵秩满,寓居扬州而生嗣复。后滉见之,抚其首曰:“名位果逾于父,杨门之庆也。”因字曰庆门。嗣复七八岁时已能秉笔为文。年二十,进士擢第。元和十年,累迁至礼部员外郎。时父于陵为户部侍郎,嗣复上言与父同省非便,请换他官。诏曰:“同司官有大功以下亲者,但非连判及勾检之官长,则不在回避之限。如官署同,职司异,虽父子兄弟无所避嫌。”再迁兵部郎中。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太和四年,丁父忧免。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共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旦不如且循资级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B.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C.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D.天后重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指古代官吏任职期满。一般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
B.“父忧”是对父亲去世的婉辞。丁忧是指遭父母之丧,官员一般停职,回家守丧。
C.“食邑”秦汉以前以采邑为食禄,唐宋时作为一种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D.“谥”是带有评价作用的称号。表扬的如“宣”,批评的如“灵”,同情的如“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嗣复天生贵相,少有文才。他七八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韩滉认为他的名气和地位会超越他父亲,是杨门的庆事,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杨嗣复为人谨慎,懂得避嫌。担任礼部员外郎时,因为他的父亲是户部侍郎,于是上书说和父亲同在尚书省不便利,请求更换其他职务。
C.杨嗣复不重预言,不信应验。皇帝问预言应验的图谶从何而来,杨嗣复认为是因为光武帝、隋文帝相信谶书,其实班彪引用预言是扭曲本意来制止贼乱。
D.杨嗣复很有见地,深谙用人。他认为古人提拔士兵作为将领,不是在太平之时,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平时应该按资历逐级提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无如杨生贵而有寿,生子必为宰相。
(2)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垍(jì),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谓垍曰:“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 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数月之内,选用略尽,当时翁然称吉甫有得人之称。元和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同平章事。明年,加监修国史。垍奏“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明年,卒,废朝,赙礼有加,赠太子少傳。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齐整法度,考课吏理,皆蒙垂意听纳,垍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操权者多不悦其举职。垍在中书,有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自拾遗转补阙,及参谢之际,垍廷语之曰:“独孤与李孜孜献纳,严补阙官业,或异于斯。”休复悚恧而退。垍在翰林,举李绛、崔群同掌密命,及在相位,用韦贯之、裴度知制诰,擢李夷简为御史中丞,其后继踵入相,成著名迹。其余量材赋职,皆叶人望,选任之精,前后莫及。议者谓垍作相,知无不为,于时朝无幸人,百度浸理,而遘疾休谢,公论惜之。

(节选自《旧唐书・裴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B.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C.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D.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请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B.对策,古代考试取士,把问题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C.宪宗是皇帝的庙号,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都被追尊为某宗,称为庙号。
D.谏官,古代掌管朝政缺失、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的官,如唐朝的左拾遗、宋代的谏议大夫等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垍品性正直,行事坚守原则。他入朝任职后,吏部侍郎郑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不接受人们的请托,在考核时力求发现真正的人才。
B.裴垍慧眼识人,举荐优秀人才。他向李吉甫推荐的三十余人,大都得到了任用;他举荐的裴度、李夷简等人,后来相继担任了宰相,而且有很好的名声。
C.裴垍德才兼备,颇受宪宗信任。他做翰林承旨时,做事很合皇帝心意;做了宰相之后,他提出的整顿吏治、考核官吏政绩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认可,并得以施行。
D.裴垍特立独行,为官卓然出众。一般掌权者不喜欢提升谏官的官职,垍却截然相反,他赞美孜孜进谏的人,而对从不进谏者则予以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
(2)垍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虽大僚前辈造请,不敢干以私。

同类题3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孝忠,本奚之种类。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后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
上元中,李宝臣奏授左领军郎将。宝臣以孝忠谨重骁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诸镇兵马令其统制。前后居城镇十余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宝臣俾孝忠以精骑数千御之。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无几,宝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诏幽州节度使讨之。滔以孝忠宿将善战,有精兵八千在易州,虑军兴则挠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说孝忠曰:“惟岳小子骄贵,不达人事,辄拒朝命。使君诚能去逆效顺,必受重任,有先归国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随雄报滔,又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之,授孝忠检校工部尚书,仍赐实封二百户。
及朱滔、王武俊谋叛,将救田悦于魏州,虑孝忠踵后,滔军将发,复遣蔡雄往说之。孝忠曰:“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滔又啖以金帛,终拒而不从。易定居二凶之间,四面受敌,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复大兵之后,民无蓄积,饿殍相枕。孝忠所食,豆瓣而已,其下皆甘粗粝,人皆服其勤俭,孝忠为一时之贤将也。三年,加检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其妻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执亲迎之礼。上嘉之,赏赉隆厚。七年三月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赠太傅,再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曰贞武。
(选自《旧唐书•张孝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B.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C.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D.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隋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只有加实封的官员,才能享受到自己得到封户的租税。
C.尚,专指娶公主为妻,意为事奉公主。文中张孝忠的儿子就娶了义章公主。
D.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文中“册赠太师”即追加太师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孝忠擅长射箭,勇敢善战。他曾因擅长射箭被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时,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为军功被授予果毅折冲。
B.张孝忠谨慎稳重,深得李宝臣信任。李宝臣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
C.张孝忠性情忠直,效忠朝廷。李惟岳不受命于朝廷时,他听从蔡雄劝说离开李惟岳,归顺朝廷;朱滔叛乱,他拒绝劝说和金帛诱惑。
D.张孝忠深明事理,礼仪周全。皇上将义章公主嫁给张孝忠的儿子,张孝忠于是入朝,奉行亲自迎亲的礼仪,受到皇上的赞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嗣见其整肃,叹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图也。”乃焚营宵遁。
(2)孝忠修峻沟垒,感励将士,竟不受二凶之荧惑,议者多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崔沔,京兆长安人,周陇州刺史士约玄孙也。自博陵徙关中,世为著姓。父皑,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沔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再转陆浑主簿。秩满调迁,吏部侍郎岑羲深赏重之,谓人曰:“此今之郗诜也。”特表荐擢为左补阙,累迁祠部员外郎。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睿宗时,征拜中书舍人。时沔母老疾在东都,沔不忍舍之,固请闲官,以申侍养,由是改为虞部郎中。无何,检校御史中丞。时监察御史宋宣远,恃卢怀慎之亲,颇犯法,沔举劾之。又姚崇之子光禄少卿彝,留司东都,颇通宾客,广纳贿赂,沔又将按验其事。姚、卢时在政事,遽荐沔有史才,转为著作郎,其实去权也。开元七年,为太子左庶子。母卒,哀毁逾礼,常于庐前受吊,宾客未尝至于灵座之室,谓人曰:“平生非至亲者,未尝升堂入谒,岂可以存亡而变其礼也。”中书令张说数称荐之。服阕,拜中书侍郎。或谓沔曰:“今之中书,皆是宰相承宣制命。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沔曰:“不然。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自是每有制敕及曹事,沔多所异同,张说颇不悦焉。寻出为魏州刺史,奏课第一,征还朝廷,分掌吏部十铨事。以清直,历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既善礼经,朝廷每有疑议,皆取决焉。二十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崔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B.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C.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由是大知名/
D.初应制举/对策高第/俄被落第者所援/则天令所司重试/沔所对策又工/于前/为天下第一/由是大知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指的是古代官吏任期届满。文中崔沔就是任期届满调迁,而后被岑羲表荐提拨为左补阕的。
B.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宋史·列传第二十二》:“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中“服阕”也是这个意思。
C.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明以后一般一帝一号。
D.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唐以后,官位渐高。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均以侍郎为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沔德才兼备。他是北周陇州刺史崔士约的玄孙,口中从来不会多说二话,学问非常广博而且富有文采,非常善于写文章。
B.崔沔孝敬母亲。他的母亲年老患病,崔沔不忍心离开母亲,坚决请求担任职务清闲的官职,来尽到奉养母亲之责,因此被改授虞部郎中。
C.崔沔为官清廉。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崔沔审查这件事。姚崇、卢怀慎当时执掌政事,不计前嫌,举荐崔沔有才,转而授官著作郎。
D.崔沔坚持政见。当有拟订诏敕或官署里的事时,常有不同意见,张说很不高兴。被贬魏州刺史,后因考核政绩为第一,被征召回朝廷。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沔为人舒缓,讷于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2)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方为济理。岂可俯默偷安,而为怀禄士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B.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C.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D.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B.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受到他母亲激发勤奋苦学,考中进士,直接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等诸姑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姚崇做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