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人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文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二人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注,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无隐蔽。后琅玡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以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节选自《南齐书•虞愿传》)
注:丹朱:尧的儿子。尧认为他不肖,不足以授天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    物议:众人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 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而蒙赏赐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D.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将还:将要送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而受到重用。尽管皇帝生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人关系而得到皇帝的信用,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比佛塔还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面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心郡内的农业生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小题3】结合全文,你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0 09:3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少贫微,佣书自业。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動,赐爵关中侯。泰始初,为殿中将军。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明帝复遣山图讨之。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盗发桓温家,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薄以还官。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太祖笑而纳之。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世祖甚嘉之。

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B.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C.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D.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侯:古代封爵之一,封号始自曹魏建安年间。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B.城隍:城墙和护城河,也可指城邑,还可指护城之神。文中指城邑。
C.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D.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山图才能超卓,作战有勇有谋。他在武原勇猛突围,被称为“武原将”;在豫章,他用计使张凤放松警惕出山会面,最终将其击杀。
B.周山图心有主见,不贪不义之财。盗贼发掘桓温墓获得大量宝物,通过门客赠送给山图,山图没有接受,而是登记后上交官府。
C.周山图见识过人,准确判断事势。他看出沈攸之有反叛意图,提醒太祖早做防备;担任世祖军副,他力排众议,主张留守盆城。
D.周山图忠心事主,受到世祖恩宠。他往还于官署和乡间房舍之间,世祖准许他自带武器保护自己;他去世之后,皇上赐给朝服和敛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2)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秦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太祖验其言,擢迁光禄大夫。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州举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阅,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迁黄门郎,左丞如故。转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竞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至九年,稚珪上表日: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帝不纳。徵侍中,不行,留本任。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B.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C.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D.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作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
B.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
C.孔稚珪重视律法,培养人才。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立即提拔任用,来鼓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D.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喜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有青蛙呜叫也反以为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
(2)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①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赦召眺,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封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B.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C.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D.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B.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和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同类题4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皇考讳承之,字嗣伯。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
②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
③氐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
④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

(选自《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考:指已死的父亲。②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③氐: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皇考与道济无故( )(2)彭城王义康政 (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相四十余日
A. 拒绝    B. 抵御    C. 占据    D. 关闭
(2)虏疑有伏兵,遂
A.退却     B.拉弓     C.率领     D.避开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B.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C.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D.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搥其后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文章两次写到宋文帝的“手书”与“诏曰”,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6】第②段“偃兵开城门”和第④段“皇考不附”分别反映了萧承之______和_____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