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少贫微,佣书自业。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動,赐爵关中侯。泰始初,为殿中将军。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明帝复遣山图讨之。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盗发桓温家,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薄以还官。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太祖笑而纳之。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世祖甚嘉之。

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B.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C.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D.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侯:古代封爵之一,封号始自曹魏建安年间。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B.城隍:城墙和护城河,也可指城邑,还可指护城之神。文中指城邑。
C.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D.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山图才能超卓,作战有勇有谋。他在武原勇猛突围,被称为“武原将”;在豫章,他用计使张凤放松警惕出山会面,最终将其击杀。
B.周山图心有主见,不贪不义之财。盗贼发掘桓温墓获得大量宝物,通过门客赠送给山图,山图没有接受,而是登记后上交官府。
C.周山图见识过人,准确判断事势。他看出沈攸之有反叛意图,提醒太祖早做防备;担任世祖军副,他力排众议,主张留守盆城。
D.周山图忠心事主,受到世祖恩宠。他往还于官署和乡间房舍之间,世祖准许他自带武器保护自己;他去世之后,皇上赐给朝服和敛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2)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6 12:5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母丧去官。为司空太尉二府参军,安成王文学。孝嗣姑适东莞刘舍,舍兄藏为尚书左丞,孝嗣往诣之。藏退语舍曰:“徐郎是令仆人,三十余可知矣。汝宜善自结。”善趋步,闲容止,与太宰褚渊相埒。世祖深加待遇。尚书令王俭谓人曰:“徐孝嗣将来必为宰相。”转充御史中丞。世祖问俭曰:“谁可继卿者?”俭曰:“臣东都之日,其在徐孝嗣乎!”出为吴兴太守,在郡有能名。会王俭亡,上征孝嗣为五兵尚书。
明帝即位,加侍中、中军大将军。定策勋,进爵为公,增封二千户。北虏动,诏孝嗣假节顿新亭。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器量弘雅,不以权势自居,故见容建武之世。恭己自保,朝野以此称之。是时连年虏动,军国虚乏。孝嗣表立屯田制,事上见纳。时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施行。帝疾甚,孝嗣入居禁中,临崩受遗托,重申开府之命。永元初辅政,自尚书下省出住宫城南宅,不得还家。帝失德稍彰,孝嗣不敢谏诤。始安王遥光反,众情遑惑,见孝嗣入,宫内乃安。然群小用事,亦不能制也。进位司空,固让。求解丹阳尹,不许。
孝嗣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虎贲中郎将许准有胆力,领军隶孝嗣,陈说事机,劝行废立。孝嗣迟疑久之,谓必无用干戈理,须少主出游,闭城门召百僚集议废之,虽有此怀,终不能决。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召百僚集议,因诛之。冬,召孝嗣入华林省,遣茹法珍赐药,孝嗣容色不异,少能饮酒,药至斗余,方卒。
(选自《南齐书·徐孝嗣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B.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C.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D.时王晏为令/民情物望/不及孝嗣也/晏诛/转尚书令/领本州中正/余悉如故/孝嗣爱好文学/赏托清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东汉末始置,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晋惠帝时起,改属秘书监,称大著作郎。南朝末期为贵族子弟初任之官。
B.“世祖”,一般指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谥号,也可指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的谥号。
C.“假节”,假以符节。是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D.“屯田”,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孝嗣深受赏识,屡被重用。宋孝武帝将康乐公主许配给他并拜为驸马都尉,明帝即加任他侍中、中军大将军并进爵为公。
B.徐孝嗣举止安闲,为官有能。尚书令王俭很欣赏徐孝嗣,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做宰相;出任吴兴太守而被郡上称为贤能之人。
C.徐孝嗣恭敬自律,为国建言。他恭敬自律以求保身而受到朝廷和在野士人的称赞;他因军队、国家力乏财虚而上表请立屯田制。
D.徐孝嗣优柔寡断,终遭陷害。虎贲中郎将许准投奔徐孝嗣后劝他废掉皇帝另立新君,徐孝嗣犹豫不决而被许准用毒酒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孝嗣表立屯田制,事上见纳。时帝已寝疾,兵事未已,竟不施行。
(2) 群小亦稍憎孝嗣,劝帝召百僚集议,因诛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

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①,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①韩伯休,东汉人,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汉》指《史记》《汉书》,都属于纪传体史书。在经史子集中属史部,而《全唐诗》《宋词选》则属于集部。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分给了自己的族人;别人借欠父亲的钱款,他不但不索回,还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部烧掉。
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祖爱之,员外郎。父敬宗,始兴王国中军。景先少遭父丧,有至性,太祖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解褐为海陵王国上军将军,补建陵令,还为新安王国侍郎,桂阳国右常待。太祖镇淮阴,景先以本官领军主自随,防卫城内,委以心腹。与世祖款昵,世祖为广兴郡,启太祖求景先同行,除世祖宁朔府司马,自此常相随逐。

出为持节、督司州军事、宁朔将军。是冬,虏出淮、泗,增司部边成兵。义阳人谢天盖与虏相构扇,景先言于督府,骠骑豫章王遗辅国将军萧惠朗二千人助景先。惠朗依山筑城,断塞关隘,讨天盖党与。虏寻遣伪南部尚书頞跋屯汝南,洛州刺史昌黎王冯莎电清丘。景先严备待敌。豫章王又遣宁翔将军王僧炳三千人屯义阳关外,为声援。虏退,进号辅国将军。

景先启称上德化之美。上答曰:“风沦俗败,二十余年,以吾当之,岂得顿扫。幸得数载尽力教苍生者,必有功于万物也。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世祖即位,征为侍中,领左军将军。景先事上尽心,故恩宠特密。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恒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上以景先谙究司土,诏曰:“得雍州刺史张瑰启事,蛮虏相扇,容或侵。蜂虿有毒,宜时剿荡。可遣征虏将军丹阳尹景先总率步骑,直指义阳。可假节,司州诸军皆受节度。”景先至镇,屯军城北,百姓乃安,牛酒来迎。

军未还,遇疾卒,时年五十。上伤惜之,诏曰:“西信适至,景先奄至丧逝,悲怀切割,自不胜任。今便举哀。赙钱十万。布二百匹。” 谥曰忠候。

(选自《南齐书·萧景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B.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C.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D.遭母丧/诏超起为领军将军/迁征虏将军丹阳尹/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蛮虏于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骚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侄子。古人非常注重宗族观念,“从子”的概念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唐宋之后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
B.持节:节,施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施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刺史:刺,检核问事;史,御史。官职名,负责监察。汉武帝始置,为维护皇权集中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D.雍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分别为荆州、豫州、梁州、青州、徐州、扬州、冀州、秦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景先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富贵的出身,使他比一般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是他受太祖和世祖喜爱的客观原因。
B.萧景先官运亨通,顺风顺水。先后担任宁朔将军、左军将军等职,母丧守孝期未满就被起用为领军将军。
C.萧景先不避艰险,战功显赫。萧景先为世祖镇守疆域不辞劳苦,即便被派往艰苦的地方,也能立下战功。
D.萧景先指挥有方,深受百姓爱戴。萧景先在征讨桓天生时注重和人合作;在征讨魏虏时,百姓设酒欢迎萧景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天下者,虽圣人犹须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忧不治也。
(2)西信适至,景先奄至丧逝,悲怀切割,自不胜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①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②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赦召眺,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封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B.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C.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D.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B.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和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秦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太祖验其言,擢迁光禄大夫。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州举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阅,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迁黄门郎,左丞如故。转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竞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至九年,稚珪上表日: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帝不纳。徵侍中,不行,留本任。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年五十五。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B.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C.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D.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作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
B.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
C.孔稚珪重视律法,培养人才。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立即提拔任用,来鼓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D.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喜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有青蛙呜叫也反以为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
(2)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