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①选自《古诗十九首》,本诗写于东汉末年,当时军阀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动荡。②机杼:指织布机。③间:间隔
⑴本诗借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表现了哪些丰富的内涵?
⑵本诗巧妙运用叠词,如“迢迢”、“纤纤”等,是本诗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请你结合全诗,从中选择两例分析其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14 07:1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 属:同“嘱”,托付,嘱托
B.公田令吏种秫 悉:全部
C.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   赋:写作
D.弘欲延之坐  要:邀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道济馈粱肉
B.汝旦夕之费,自给难/执事者闻之,以彭泽令
C.久,满手把菊/怨灵修浩荡兮
D.岁终,郡遣督邮至/元嘉四年将复征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文。
B.陶渊明让手下人在公田里种下酿酒的高粱,只有他的妻子翟氏一个人坚持要求种稻谷,于是他下令二顷五十亩的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谷。
C.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而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家:安家B.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 冒:贪污
C.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诣:前往D.比于楼船 比:等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B.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天下可运于掌
C.当时从讷所议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以山径危悬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家世显赫,其祖随王褒入关;其父王弘直,秉性耿直,敢于劝谏;王方庆年少有为,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B.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在任数载,为官清廉,对下属要求严格,政绩卓异,得到时人的高度赞赏。
C.王方庆学问渊博,他议政或谏言,总能引经据典,如对在皇帝忌月上报战功时究竟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坚持要奏军乐。
D.王方庆正直敢言。武则天曾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山路危险,她想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山,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
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莅政严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从幸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辽城。淮安王神通围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建德将王琮获善果,诮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乃奔相州。
神通送于京师,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摘自《旧唐书》六十二卷)
【小题1】下列文言实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果笃慎 笃:忠诚
B.从幸江都 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C.多所匡谏 匡:辅助,帮助
D.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  嗔怒:发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炀第: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
B.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
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
D.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善果为名门之后。郑善果的祖父郑孝穆和父亲郑诚都曾担任重要官职,父亲郑诚在大象初年攻打尉迟迥时,奋力作战阵亡殉国。
B.郑善果知错能改。郑善果的母亲精通治家治国的道理,她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郑善果自此励己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官。
C.郑善果仕途多有起伏。郑善果一生经历多个王朝,担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担任岐州刺史,也因公事被免职。
D.郑善果为官清廉。他秉承清忠的家训,清廉为政,任职时多有政绩,得到百姓和皇帝的肯定,隋炀帝称他和樊子盖为官“天下第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
(2)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