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李藩,字叔翰。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尤之,晏如也。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复召藩,坚不去,后果败。
张建封辟为从事。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元和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国孰与不足!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风俗日奢,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国孰与足!今陛下永鉴前古,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一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户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B.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C.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D.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B.“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有多有少。
C.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太宗,高宗,玄宗,肃宗。
D.赠分“赠谥”“赠官”等等。此处是“赠官”,“赠官”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父祖或本人死后追封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安闲淡泊。父亲去世了,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不禁止。读书扬州时,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泰然自若。
B.李藩交往慎重。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C.李藩刚直不阿。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皇帝知道实际情况后,非常生气,准备让杜佑杀掉杜兼。
D.李藩反对奢侈。他劝谏皇上俭省用度,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奢侈成风,衣食日益缺乏,造成家贫国困的后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12:5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①。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注)①三十六: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人们称之为“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B.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C.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D.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小题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尊敬,一般对平辈和长辈称字。
B.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C.“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D.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指进士及第授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幼能为文,受令狐楚礼敬。他才二十岁时,用所作文章投献给令孤楚,令狐楚认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
B.李商隐屡得赏识,因此遭遇困境。他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两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楚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C.李商隐博学强记,尤善诔奠之辞。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尤其擅长诔文和奠文,和温庭筠、段成式齐名,被时人称为“三十六”。
D.李商隐恃才怪异,终身仕途坎坷。他能文善辞,仗着自己的才能,不能坚守节操,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虽满腹才华,但仕途极为坎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襄州人。天宝初,举进士,补单父尉。至德中,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侥判官,累除衢州司马。未至,召拜监察御史。台中执法之地,动限仪矩,浑性放旷,不甚检束,僚长拘局,忿其疏纵。浑不乐,乞外任,执政惜其才,奏为左补阙。大历初,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累授检校司封郎中。州理有开元寺僧与徒夜饮,醉而延火,归罪于守门喑奴,军候亦受财,同上其状,少游信焉。人知奴冤,莫肯言。浑与崔祜甫遽入白,少游惊问,醉僧首伏。既而谢曰:“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自此以公正闻

贞元三年正月,加同平章事,仍判门下省。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銙,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上命决死。诏至中书,浑执曰:“陛下若便杀则已,若下有司,即须议谳。且方春行刑,容臣条奏定罪。”以误伤乘舆器服,杖六十,余工释放,诏从之。先时,韩滉自浙西入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浑虽混所引,心恶其专政,正色让之曰:“先相公以狷察为相,不满岁而罢;今相公榜吏于省中至死,且非刑人之地,奈何蹈前非而又甚焉?专立威福,岂尊主卑臣之礼!”混感悟愧悔,为霁威焉。

时张延赏与浑同列,延赏怙权矜己,而嫉浑守正,俾其所厚谓浑曰:“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相公,柳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也。”自是为其所挤,寻除常侍,罢知政事。贞元五年二月,以疾终,年七十五。

浑警辩,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性节俭,不治产业,官至丞相,假宅而居。罢相数日,则命亲族寻胜,宴醉方归,陶陶然忘其黜免。时李勉、卢翰皆退罢居第,相谓日:“吾辈方柳宜城,悉为拘俗之人也。”

(选自《旧唐书·柳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B.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C.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D.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左补阙,职责为对宰相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分左右补阙。
C.同平章事,是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事实上的宰相。
D.罢知政事,知政事是古代官名,唐朝宰相职衔名义。“罢知政事”即辞去宰相之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浑放纵旷达,不大检点。在御史台时,他很讨厌上司,柳浑因此请求到京城外任职,而当权者爱惜他的才干,留他任左补阙。
B.柳浑执法严明,爱惜百姓。成功解决两起草菅人命的案件,一是洗雪了守门的仆人的冤屈,二是挽救了琢玉的工匠,只打了过失者六十大板。
C.柳浑为官正直,主持正义。他毅然决然拒绝了与他同为宰相张延赏的劝说,从此被排挤,不久被任为常侍官,罢了宰相职务。
D.柳浑生性节俭,随意旷达。不置家产,官至宰相,还借房子住,他被罢宰相后和亲戚一起寻访名胜,喝醉后陶陶然竟忘记自己被罢免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谢日:“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白此以公正闻。
(2)俾其所厚谓浑日:“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做官,与“解褐”、“解官”、“释巾”、“解巾”等意思相近。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户籍财赋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C.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等。
D.近侍,对帝王亲近侍奉,也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C.杜让能淡泊名利。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
(2)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迁屯田员外郎,转祠部、右司二员外。母忧居丧有闻,免丧,除司勋员外。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德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寻除河中晋绛都防御观察使。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朱泚,与吐蕃相尚结赞等于清水。将盟,镒与结赞约各以二千人赴坛所,执兵者半之,列于坛外二百步;散从者半之,分立坛下,镒与结赞升坛为盟。初,约汉以牛,蕃以马为牲,镒耻与之盟,将杀其礼,乃请结赞曰:“汉非牛不田,蕃非马不行,今请以羊豕犬三物代之。”结赞许诺。时塞外无豕,结赞请以羝羊,镒出犬、白羊,乃坎于坛北刑之,杂血一器而歃。

盟毕,结赞请镒就坛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为誓,誓毕,复升坛饮酒。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李楚琳者,尝事朱泚,得其心。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楚琳不去,必为乱。”乃遣楚琳屯于陇州。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镒修饰边幅,不为军士所悦。是夜,楚琳遂与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镒夜缒而走,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寻赠太子太傅,葬事官给。

(节选自《旧唐书﹒张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B.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C.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D.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除了科举取士之外,一些高官的后代还可以凭借先辈的功劳获得世袭做官的特权,门荫指的就是借先人的余荫循例得官。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叫做“明经”。
C.盟: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或部落为了争取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常常采取会盟的外交政策。“盟”就是通过庄重的仪式宣誓缔约。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的是某地方官员为接待离开京城外出巡视的皇帝而修筑的行宫。修筑行宫常常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镒注重教化,在任濠州刺史期间,招来研究经学的人培训弟子。等到张镒离任的时候,提拔了很多个懂得经学的人。
B.卢杞嫉恨张镒名气大,为人正直,就想陷害他,借西边有战事,假装请求自己要到前线去战,被皇上否决了,于是推荐张镒前往西部。
C.在将与吐蕃举行结盟仪式的时候,张镒主张用羊、猪、狗代替牛、马作为牲礼,这体现了张镒节俭务实的良好品行。
D.张镒为了迎接德宗驾临,准备了好多财物,由于要求过细,引来军士们的不满,以至于在楚林叛乱的时候,自己非常狼狈,被叛军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⑵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