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 属:同“嘱”,托付,嘱托
B.公田令吏种秫 悉:全部
C.即日解绶去职,《归去来》   赋:写作
D.弘欲延之坐  要:邀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道济馈粱肉
B.汝旦夕之费,自给难/执事者闻之,以彭泽令
C.久,满手把菊/怨灵修浩荡兮
D.岁终,郡遣督邮至/元嘉四年将复征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文。
B.陶渊明让手下人在公田里种下酿酒的高粱,只有他的妻子翟氏一个人坚持要求种稻谷,于是他下令二顷五十亩的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稻谷。
C.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06:0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杜景俭,少年时以明经科中举,多次升迁后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处理政事,又鞭打下属官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严。杜景俭对他说:“您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为什么为了这几天的俸禄,连皇上的圣旨也等不得,就想要处理政事,这不是太过于心急了吗?”房嗣业更加恼怒。杜景俭又说:“您现在拿着小小的诏书,真假未知,就想揽一州之权,哪个能担保(没有变数)呢?扬州之祸,不是这一样的情况吗?”说完呵斥左右令他们各自散去,房嗣业羞愧而止。不久有诏书授房嗣业荆州司马一职,(原来的想法)竟然未如愿。益州的百姓和官吏因此说:“录事的心意(想法)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杜景俭)由此渐渐知名。后入朝任司宾主簿,转调司刑丞。天授年中(691),杜景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处理钦犯案件,当时人们传扬说:“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他又迁任洛州司马,不久又调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武则天曾把季秋院内长出的梨花一枝拿给宰相们看,问:“这是什么吉祥之兆?”诸宰相答说:“陛下的恩德连草木都得到了,所以能够使秋天的树木再开花,即使周文王的恩德惠及道旁的芦苇,也不能超过。”唯独杜景俭说:“根据《洪范五行传》:‘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祸。’《春秋》也讲:‘冬天没有过分温暖的阳光,夏天没有反常的寒冷,春天没有凄冷的寒风,秋天没有久下不停的雨。’现在已经到了秋天,草木枯黄凋落,但是忽然生出此花,混乱阴阳。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典。兼之臣等虽列名宰臣,本应依据天理来理顺万物,却理而不能顺,这是臣的罪过。”因此二拜而谢罪。武则天说:“您是真宰相啊!”延载初年(694),杜景俭被凤阁侍郎周允元检举说他是李昭德的党羽,降职调为秦州刺史。后又任司刑卿。圣历二年(699),又任凤阁侍郎,行宰相职权。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各州多被贼兵攻陷。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将把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杜景俭认为都是形势逼迫,不是他们的本意,请求全部予以宽宥。武则天最终听从了杜景俭的意见。过了一年多,杜景俭调任秋官尚书,因漏泄宫廷机密,降职司刑少卿,贬到并州任长史。在途中病逝,追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
B.上古时长度单位产生很早,例如寸、咫、尺、丈、寻、常、豆、仞等都是长度单位。在周制中,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C.“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D.“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甫、尊、令、贤、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武则天曾拿出梨花来问宰臣是何种祥瑞之兆,只有景俭认为不是祥瑞,提醒武则天可能是政令有失,得到武则天赞扬。
C.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外族入侵,国土沦丧,驻守将领都受到牵连将要获罪。景俭认为他们是形势所迫,应该得到宽宥,所幸建议被采纳。
D.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则可以活下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2)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作者不详。②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③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④荣:犹“花”。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小题2】我们所学的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作品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集序

萧统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舞之娱①,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生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 《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注]①齐讴赵舞:齐讴,齐国的乐调;赵舞,赵国的舞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妒忌
B.寄遇谓之逆旅   逆旅:旅游
C.结连骑之荣   : 四匹马拉的车子
D.与道: 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兰生谷,虽无人而自芳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怀釐而谒帝    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C.轻之脱屣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并粗点定其传,编之录   虎兕出柙,龟玉毁于椟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赞扬自古有道之士能够避世全身,第二部分评论陶渊明的诗文和人品。
B.文章以议论开头,首先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身处世态度,这个起笔十分警拔,辞分宾主,两相对照,以“士女之丑行”来“衬托“明达之用心”,从而颂扬了“不忮不求”的高尚品德。
C.文章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强调了追求富贵的害处,并对智者贤人能够认清这一事实表示赞赏,而对愚夫贪士追求富贵深致慨叹。
D.作者认为陶渊明写了一篇《闲情赋》,是“白璧微瑕”,这是从文章的内容形式的角度来批评陶渊明的。至于其他作品的社会效果,作者认为有助于教化人民。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
(2)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魔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出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龙令吏种称,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梗,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道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称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官职升迁有拔、耀、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风俗。
D.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男子18岁称“弱冠”,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头巾包住头发。葛巾比丝绸做的头巾便宜,大众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虽然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他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