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B.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C.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D.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B.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C.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
D.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费,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达求人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2)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1 05:4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对世祖有所不满,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B.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C.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D.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
B.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
C.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D.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一位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面对州府的征召,他没有就任。
B.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
C.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在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
D.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
(2)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准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高祖彬,尚书仆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准之兼明《礼》 《传》 ,赡于文辞。起家为本国右常侍,桓玄大将军行参军。玄篡位 ,以为尚书祠部郎。义熙初,又为尚书中兵郎,迁参高祖车骑中军军事,丹阳丞,中军太尉主簿,出为山阴令,有能名。预讨卢循功,封都亭侯。又为高祖镇西、平北、太尉参军。宋台建,除御史中丞,为僚友所惮。准之父讷之、祖临之、曾祖彪之至准之,四世居此职。坐世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高祖受命,拜黄门侍郎。永初二年,奏曰: “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① 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江左以来,唯晋朝施用;缙绅之士,多遵玄义。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丧也宁戚,著自前训。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从之。迁司徒左长史,出为始兴太守。元嘉 二年,为江夏王义恭抚军长史、历阳太守。行州府之任,绥怀得理,军民便之。寻入为侍中。明年,徙为都官尚书,改领吏部。性峭急,颇失缙绅之望。出为丹阳尹。准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每叹曰: “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治矣。”然寡乏风素,不为时流所重。撰《仪注》 ,朝廷至今遵用之。十年,卒,时年五十六。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王准之传》 )
注①祥禫,丧祭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B.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C.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D.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即江东,古时地理上以东为左,指南北朝时南朝统治的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
B.篡位指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嗣位”指继承前任君位。
C.元嘉指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年号。我国古代年号纪年法是由西汉汉武帝首创的。
D.缙绅原指上朝时把记事的笏插于绅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准之家世显赫,曾祖见多识广。他出身官宦世家,家族曾四世担任过御史中丞;曾祖王彪之熟悉朝廷礼仪,自此世代相传,这就是“王氏青箱学” 。
B.准之富有才学,尤其精通礼仪。他擅长文辞,明晓《礼》 《传》 ,曾上奏认为先王定礼制是为了顺应民心;撰写了《仪注》 ,当时朝廷也遵循使用。
C.准之治政有方,曾因军功受封。他曾任山阴令,有能干的名声;任历阳太守,安抚合理,军民都能获益;因参与征讨卢循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D.准之风采欠缺,才能受到肯定。他严厉急躁,缺乏风度,但熟悉先朝的礼仪,问题都能答出,刘义康认为治国有两三个王准之这样的人就可以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世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高祖受命,拜黄门侍郎。
(2)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勃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中书令王绥尝携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不答,绥恨而去。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医药不给。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去,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太祖元嘉二年,诏曰:“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晏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选自《宋书·戴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
B.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
C.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
D.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
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和《诗》、《书》、《易》、《春秋》合成“五经”。
C.元嘉,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年号,“太祖”是他逝世之后给予的庙号,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说的就是他的事情。
D.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即有博士,秦沿用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颙为人至孝。父亲去世,他哀伤过度,损伤身体;他传承父亲琴书技艺,但为避免伤心,父亲传授的乐曲不再弹奏。
B.戴颙为人清高。曾有官员慕其琴艺,携带朋友前往山中拜访,乞请弹奏,但戴颙没有答应,来者只有遗憾离去。
C.戴颙安于隐逸。他对名山流连忘返,后因患病山中难有医药,只有移居到人烟阜盛之地,但依旧引泉植树,造自然幽静之境。
D.戴颙聪颖过人。他不仅对各种音律均有造诣,在雕塑方面也往往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深得时人敬服。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去,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2)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景故成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日:“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日:“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诫众曹日:“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曰,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日:“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日:“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日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日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于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B.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其举之/
C.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D.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及岭南地区。
B.“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
C.“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入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册封。
D.“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一项是
A.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足当世人杰;武帝认为他有火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张邵临时不挠,处事富有远见。武帝诛杀刘藩,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②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