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也。祖虎生,伯父璩,并益州刺史。父瑾,梁、秦二州刺史。修之有大志,颇读史籍。荆州刺史殷仲堪以为宁远参军。桓玄克荆州,仍为玄佐。解音律,能骑射,玄甚遇之。及篡位,以为屯骑校尉。随玄西奔,玄败于峥嵘洲,复还江陵,人情离散,议欲西奔汉川。修之诱令入蜀,冯迁斩玄于枚回洲,修之力也。晋安帝反正于江陵,除骁骑将军。下至京师,高祖以为镇军咨议参军,加宁朔将军。旬月,迁右卫将军。既有斩玄之谋,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高祖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及至彭城,又使营立府舍。时洛阳已平,即本号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司州事,戍洛阳,修治城垒。高祖既至,案行善之。王镇恶死,修之代为安西司马。值桂阳公义真已发长安,为佛佛虏所邀,军败。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佛佛死,其子赫连昌为索虏拓跋焘所获,修之并没。初,修之在洛,敬事嵩高山寇道士,道士为焘所信敬,营护之,故得不死,迁于平城。修之尝为羊羹,以荐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于焘;焘大喜,以修之为太官令。稍被亲宠,遂为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其后朱修之没虏,亦为焘所宠。修之相得甚欢。修之问南国当权者为谁,朱修之答云:“殷景仁。”修之笑曰:“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得归罪之日,便应巾韝到门邪!”经年不忍问家消息,久之乃讯访,修之具答,并云:“贤子元矫,甚能自处,为时人所称。”修之悲不得言,直视良久,乃长叹曰:“呜呼!”自此一不复及。初,荒人去来,言修之劝诱焘侵边,并教焘以中国礼制,太祖甚疑责之。修之后得还,具相申理,上意乃释。元嘉二十三年,死于虏中,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书·毛修之传》)

(注)①巾韝(gōu),指头巾和单衣,为古代士人之盛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B.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C.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D.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指官职名称,是中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也指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
B.旬月中的“旬”指十天,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这里强调毛修之的升迁速度之快。
C.索虏,南北朝时期南朝对北朝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
D.贤子多用以美称他人之子,常有过分夸赞之意,这里确实朱修之对元矫的真诚夸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修之忠于朝廷,借机尽力止变。他懂音律、能骑射,深得桓玄赏识,但在桓玄篡位后,兵败失利返回江陵之时,却用计诱杀了桓玄。
B.毛修之富有才干,得到高祖重用。高祖讨伐羌人之时,先派他修治芍陂,开垦数千顷田;后高祖进至彭城时,又让他建造官舍、修治城垒。
C.毛修之虽为俘虏,却得加官进爵。他被外族俘虏后,因擅长烹调羊羹而被推荐、提拔;后得拓跋焘宠爱,不断升迁,一直加爵至南郡公。
D.毛修之心念南国,但却终老异乡。他曾向同为俘虏的朱修之打听南国当权者和自家的情况,听后感世事变迁,悲不能语,最终卒于虏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有斩玄之谋,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
(2)初,荒人去来,言修之劝诱焘侵边,并教焘以中国礼制,太祖甚疑责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4 11:0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①。除著作郎,不。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及太祖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②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注:①业尚:学业品德。②直史:秉笔直书的史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 就:赴任
B.坐者皆赋诗 豫:预先
C.近日之事,难将成   衅:祸患
D.岂有欲建大厦而其栋梁者哉   遗:舍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君并膏粱盛德,能屈志戎旅    度我至军中,公
B.高祖览读,问弘曰 不如善遇之
C.喜愠不见色   燕王拜送
D.时封诏已成,出示昙首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小题3】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
A.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B.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C.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D.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自幼很有才学,在高祖一次设宴上,宾客们即席赋诗,王昙首才思敏捷,率先完成了诗作,高祖阅览后,很是高兴。
B.宋高祖十分赏识王昙首,认为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更叮嘱宋太祖日后遇事要多听取王昙首的意见。
C.王昙首在平定内乱中立下大功,太祖认为,如果没有王昙首兄弟俩,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皇位。于是便下诏封赏了王昙首。
D.王昙首为了消除彭城王义康的不满,一再请求到吴郡任职,但未获准;于是又劝说兄长王弘将府中一半兵力分给了彭城王。
【小题5】将文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2)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戴法兴,会稽山阴人也。家贫,父硕子,贩纻为业。法兴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山阴有陈载者,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咸云:"戴硕子三儿,敌陈载三千万钱。"

法兴少卖葛于山阴市,后为吏传署,入为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令史,得法兴等五人,以法兴为记室令史。义康败,仍为世祖征虏、抚军记室掾。上为江州,仍补南中郎典签。上于巴口建义,法兴转参军督护。上即位,为南台侍御史,同兼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专管内务,权重当时。孝建元年,加建武将军、南鲁郡太守,解舍人,侍太子于东宫。大明二年,以南下预密谋,封法兴吴昌县男,食邑各三百户。法兴转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太守如故。

世祖亲览朝政,不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虽出侍东宫,而意任隆密。孝建初,补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参怀。

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而法兴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

世祖,前废帝即位,法兴越骑校尉。废帝年已渐长,凶转成,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帝意稍不能平。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帝常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应天子。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死一宿,又杀其二子,截法兴棺,焚之,籍没财物。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亲览朝政,不大臣   任:相信,信任
B.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     处分:处理
C.凶转成,欲有所为 志:性格,品性
D.法兴越骑校尉  迁:降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B.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C.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D.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遭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而诸侯或大官的死叫“卒”。
D.籍没,指中国古代没收罪犯财产和家口的刑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法兴早年能律己好学。戴法兴家境贫寒,父亲曾以贩卖布匹为业养家,戴法兴好学,一步步进入仕途。
B.戴法兴早年十分忠诚于世祖,当过多种官职,如世祖的征虏、抚军记室擦、南中郎典签等。
C.戴法兴曾贪婪却没有被治罪。世祖虽然性格严酷暴虐,但是非常宠幸戴法兴,戴法兴虽然大肆受贿却安然无事。
D.戴法兴对待废帝缺少宽容。废帝想有所作为,戴法兴每次都加以约束,对废帝过于苛刻导致了免职和杀身之祸。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
(2)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
(3)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瞻,字宣远,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 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 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遇已重 遇:恩遇
B.门巷填咽 填:堵塞
C.幸于不永 幸:幸亏
D.又总戎重 总:掌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B.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C.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D.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瞻文采出众。谢瞻六岁能写文章,作《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辞采之美, 与谢混、谢灵运相抗。
B.谢瞻善于自保。由于弟弟谢晦,年级很轻,权势却十分显赫,谢瞻为避免招致后患,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弟弟降职。
C.谢瞻手足情深。自己的姐姐要到吴郡,谢瞻解职随从,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谢瞻有忧患意识。谢晦回家接取家眷,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谢晦前去探病,谢瞻认为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觊之,字伟仁,吴吴人也。谢晦为荆州,为南蛮功曹。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或嫌其风节过峻,觊之曰:“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时沛郡相县唐赐,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故前法不能决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往遵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曰:“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子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为吴郡,诱绰曰:“我常不许汝出责,定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与汝交关有几许不尽,及我在郡,为汝督之。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与觊之,觊之悉焚,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太宗甚嘉之。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简子。

选自《宋书·顾凯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B.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C.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D.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是古代行政区域的名称。郡的长官称“守”,秦设天下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B.南蛮是先秦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与东夷、西戎、北狄合称四夷。
C.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
D.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是给予死者及其亲属的特殊荣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觊之富有远见。刘义康当权,他借口脚病辞官归家,家人不理解其做法。等刘义康免官流放,他因未卷入殷刘二人的纷争,得以脱身。
B.顾觊之治政有方。山阴县一向难以治理,与前后在此任职的官员相比,他更善于化繁为简,以至山阴县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无人能及。
C.顾觊之不畏权贵。幸臣戴法兴权倾朝野,而顾觊之宁愿放弃前程也从不降低身份,屈心以从,以致戴法兴嫌弃厌恶他风骨节操过于刚直言。
D.顾觊之严于教子。他对儿子放债的行为十分不满,多次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于是他以智骗取了儿子的信任,火烧了债券,恩泽乡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
(2)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敢闻命。
【小题5】针对唐赐妻儿的做法,文中刘勰和顾觊之观点不同,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何子平,庐江人也。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致其家,则不肯受。
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元嘉三十年,元凶弑逆,安东将军随王诞入讨,以为行参军。子平以凶逆灭理,普天同奋,故废己受职,事宁,自解。又除奉朝请,不就。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署避清凉,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雨日,兄子伯与采伐茅竹,欲为葺治,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兴宗为会稽太守,甚加赏。泰始六年,为营冢椁。子平居丧毁甚,困瘠逾久,及至免丧,支体殆不相属。幼持操检,敦厉名行,虽处暗室,如接大宾。学义坚明,处之以默,安贫守善,不求荣进,好退之士,弥以贵之。顺帝升明元年,卒,时年六十。
(节选自《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市粟麦 辄:总是,就
B.何心独白粲 飨:享受
C.当相留  启:开导
D.甚加赏  旌:表彰,表扬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B.植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C.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D.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于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子平为人正直。户籍记载有误,使何子平离职归家的时间提前,但他仍然按照朝廷的规定,辞掉官职,回家尽孝。
B.何子平事母至孝。虽然其母不是亲生,但何子平赡养母亲从未懈怠;其母去世,他悲伤异常,超出了“礼”的要求。
C.何子平嫉恶如仇。何子平痛恨叛乱之人,认为他们违背天理,不惜改变自己赠养母亲的意愿,挺身而出,为国效命。
D.何子平注重德行。何子平自幼就对自己很高的要求,用美名懿行来勉励自己,即使身处暗室之中,也同样坚守礼仪。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2)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