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戴法兴,会稽山阴人也。家贫,父硕子,贩纻为业。法兴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山阴有陈载者,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咸云:"戴硕子三儿,敌陈载三千万钱。"

法兴少卖葛于山阴市,后为吏传署,入为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令史,得法兴等五人,以法兴为记室令史。义康败,仍为世祖征虏、抚军记室掾。上为江州,仍补南中郎典签。上于巴口建义,法兴转参军督护。上即位,为南台侍御史,同兼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专管内务,权重当时。孝建元年,加建武将军、南鲁郡太守,解舍人,侍太子于东宫。大明二年,以南下预密谋,封法兴吴昌县男,食邑各三百户。法兴转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太守如故。

世祖亲览朝政,不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虽出侍东宫,而意任隆密。孝建初,补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参怀。

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而法兴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

世祖,前废帝即位,法兴越骑校尉。废帝年已渐长,凶转成,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帝意稍不能平。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帝常使愿儿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应天子。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死一宿,又杀其二子,截法兴棺,焚之,籍没财物。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亲览朝政,不大臣   任:相信,信任
B.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     处分:处理
C.凶转成,欲有所为 志:性格,品性
D.法兴越骑校尉  迁:降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B.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C.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D.愿儿因此告帝/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遭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而诸侯或大官的死叫“卒”。
D.籍没,指中国古代没收罪犯财产和家口的刑罚。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法兴早年能律己好学。戴法兴家境贫寒,父亲曾以贩卖布匹为业养家,戴法兴好学,一步步进入仕途。
B.戴法兴早年十分忠诚于世祖,当过多种官职,如世祖的征虏、抚军记室擦、南中郎典签等。
C.戴法兴曾贪婪却没有被治罪。世祖虽然性格严酷暴虐,但是非常宠幸戴法兴,戴法兴虽然大肆受贿却安然无事。
D.戴法兴对待废帝缺少宽容。废帝想有所作为,戴法兴每次都加以约束,对废帝过于苛刻导致了免职和杀身之祸。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
(2)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
(3)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儿甚恨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8 09:45: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觊之,字伟仁,吴吴人也。谢晦为荆州,为南蛮功曹。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山阴令。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为义阳王昶东中郎长史。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或嫌其风节过峻,觊之曰:“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时沛郡相县唐赐,比村朱起母彭家饮酒还,因得病。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故前法不能决三公郎刘勰议:“赐妻痛往遵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谓宜哀矜。”觊之议曰:“法移路尸,犹为不道,况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当以大理为断,谓副为不孝,张同不道。”诏如觊之议。子绰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责,觊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为吴郡,诱绰曰:“我常不许汝出责,定思贫薄亦不可居。民间与汝交关有几许不尽,及我在郡,为汝督之。凡诸券书皆何在?”绰大喜,悉出诸文券与觊之,觊之悉焚,宣语远近:“负三郎责,皆不须还。”太宗泰始初,四方同反,觊之家寻阳,寻阳王子房加以位号,觊之曰“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残生无几,不敢闻命。”孔觊等不能夺。太宗甚嘉之。三年卒,时年七十六。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谥曰简子。

选自《宋书·顾凯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B.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C.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D.临死语妻张/死后刳腹出病/后张手自破/视五藏悉糜碎/郡县以张忍行刳剖/赐子副又不禁驻/事起赦/前法不能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是古代行政区域的名称。郡的长官称“守”,秦设天下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B.南蛮是先秦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与东夷、西戎、北狄合称四夷。
C.海内和九州、神州、赤县、瀚海等同为中国别称,源于我国疆土四面环海之说。
D.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是给予死者及其亲属的特殊荣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觊之富有远见。刘义康当权,他借口脚病辞官归家,家人不理解其做法。等刘义康免官流放,他因未卷入殷刘二人的纷争,得以脱身。
B.顾觊之治政有方。山阴县一向难以治理,与前后在此任职的官员相比,他更善于化繁为简,以至山阴县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无人能及。
C.顾觊之不畏权贵。幸臣戴法兴权倾朝野,而顾觊之宁愿放弃前程也从不降低身份,屈心以从,以致戴法兴嫌弃厌恶他风骨节操过于刚直言。
D.顾觊之严于教子。他对儿子放债的行为十分不满,多次劝阻,而顾绰总是不听。于是他以智骗取了儿子的信任,火烧了债券,恩泽乡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出为湘州刺史,善于莅民,治甚有绩。
(2)礼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谢,况年且八十,敢闻命。
【小题5】针对唐赐妻儿的做法,文中刘勰和顾觊之观点不同,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羊希,字泰闻,少有才气。大明初,为尚书左丞。时扬州刺史西阳王子尚上言:“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 斯实害治之深弊,为政所宜去绝,损益旧条,更申恒制。”有司检壬辰诏书:“占山护泽,强盗律论,脏一丈以上,皆弃市。”希以“壬辰之制,其禁严刻,事既难遵,理与时弛。而占山封水,渐染复滋,更相因仍,便成先业,一朝顿去,易致嗟怨。今更刊革,立制五条。凡停除咸康二年壬辰之科。”从之。益州刺史刘瑀,与府司马何季穆共事不平。季穆为尚书令建平王刘宏所亲待,屡毁瑀于宏。会瑀出为益州,夺士人妻为妾,宏使羊希弹之;瑀坐免官,瑀恨希切齿。有门生谢元伯往来希间,瑀令访讯被免之由。希曰:“此奏非我意。”瑀即曰到宏门奉笺陈谢,云闻之羊希。希坐漏泄免官。泰始三年,出为宁朔将军、广州刺史。希初请镇北中兵参军箫惠徽为长史,南海太守,太宗不许。又请为东莞太守。希既到镇,长史、南海太守陆法真丧官,希又请惠徽补任。诏曰:“希卑门寒士,累世无闻,轻薄多衅。徒以清刻一介,擢授岭南,干上逞欲,求诉不已。可降号楼野将军。”初,太宝以李万周为步兵校尉,加宁朔将军,权行广州事。希既至,而万周等并有异图,希诛之。希以沛郡刘思道行晋康太守,领军伐俚。思道违节度,失利,希遣收之。思道不受命,率所领攻州,希遣平越长史邹琰于朝亭拒战,军败见杀。思道进攻州城,司马邹嗣之拒之西门,战败又死。希逾城走,思道获而杀之。时龙骧将军陈伯绍率军伐俚,还击思道,定之。赠希辅国将军,嗣之越骑校尉。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B.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C.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D.山湖之禁/虽有旧科/民俗相因/自顷以来/颓弛日甚/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 亦又如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辰,即壬辰龙年,壬辰为干支之一,在中国古代,历法上一直延续干支纪年法。
B.弃市,弃之于市,是古代死刑之一,于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于街头示众。
C.门生,汉代对再传弟子的称呼,后代泛指弟子;在科举时代是贡举之士对主考官的自称。
D.带,兼管,兼任官职。与文中“权行广州事”的“权”和“加宁朔将军”中的“加”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希分析时局,切中要点。面对扬州刺史西阳王刘子尚的提议,羊希采取赞同态度,分析时局特点,建议废除旧例,被采纳。
B.羊希坚守正义,大胆弹劾。因为益州刺史刘瑀抢夺士人之妻为妾,所以羊希弹劾他;刘瑀因羊希被免官,所以记恨羊希。
C.羊希出身寒门,直言不改。羊希出身地位低下之门,但直言进谏,不改初衷。在屡遭皇帝拒绝的情况下仍推荐萧惠徽为官。
D.羊希为国平乱,战死沙场。在李万周等人有异心之时,羊希诛杀了他们;在刘思道作乱之时,羊希率军平叛最终不幸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瑀即日到宏门奉笺陈谢,云闻之羊希。希坐漏泄免官。
(2)徒以清刻一介,擢授岭南,干上逞欲,求诉不已,可降号横野将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 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 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为乡曲所 称:称赞
B.义恭悫有胆勇 举:选举
C.文帝甚之  嘉:赞赏
D.车骑大将军沈庆之  隶:隶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制形     则或咎欲出者
B.不前事为嫌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C.悫待甚厚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悫独任气好武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
B.宗悫作战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不仅廉洁,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宗悫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是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永初二年,除殿中员外将军。檀道济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元嘉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及北讨,玄谟围滑台,庆之与萧斌留碻磝。玄谟攻滑台,积旬不拔。虏主拓跛焘率大众南向,斌遣庆之率五千人救玄谟。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萧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国碻磝。庆之曰:“夫深入寇境,规求所欲,退败如此,何可久住。”会诏使至,不许退,诸将并谓宜留,斌复问计于庆之。庆之曰:“阃外之事,将所得专,诏从远来,事势已异。节下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太祖后谓之曰:“河上处分,皆合事宜,惟恨不弃碻磝耳。卿在左右久,偏解我意,正复违诏济事,亦无嫌也。”世祖践阼,以庆之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前废帝即位,狂悖无道,凶暴日甚,庆之犹尽言谏争,帝意稍不说。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庆之果往,不得度而还。帝乃遣庆之从子攸之赍药赐庆之死,时年八十。太宗即位,曰襄公。
(节选自《宋书·沈庆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此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阃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③节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④偏:特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B.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C.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D.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小军轻往/必无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B.吏部,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这个意思还可用践极、登基、禅位、即位、嗣位等词来表示。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庆之少时胸怀大志。孙恩作乱时,他随同乡族人抗击贼寇,灾荒兵乱之后,亲自在田间耕种,靠辛勤劳苦来养活自己。
B.沈庆之知晓军事。在太祖将要北伐时,他极力劝阻。后来北伐失利,他认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劝萧斌放弃碻磝。
C.沈庆之深受太祖器重。他长期在太祖身边,很了解太祖的心意,但因违背诏令行事,放弃碻磝,也曾受到太祖的批评。
D.沈庆之直言敢谏。废帝凶残暴虐,庆之仍然竭力进谏,渐渐招致废帝的不满,后来废帝派人送毒药将他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2)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