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
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 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2 10:4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而学于师     耻:以……为羞耻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可怪也欤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小题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7】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的划线句子用“/”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置 之 其 坐 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暗示春天来临。诗中首句的意思是说芬芳的鲜花到了新年都还没有开放,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B.诗中第二句中用这“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惊”字,则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C.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D.诗歌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迟迟不来的怅惘、遗憾之情。
E. 从章法上看 ,诗歌前两句一扬一抑,相得益彰。前句“未有芳华”,一扬;后句“初见草芽”,一抑,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小题2】清代刘坡公在《学诗百法》中道“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矣。”“空翻”即空幻、浪漫的想象翻新,主要从诗歌视角的翻转,动静、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转化来体现。请结合诗歌技巧及诗人情感对诗的三、四句进行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陈给事
韩 愈
愈再拜:
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注释:①给事:官名。②伺候:等候,此处有依附的意思。③贤者:此处指陈给事。④邈:远,此处形容脸上表情冷漠。⑤若不察其愚:好像没有察见我的愚衷。⑥诛:责备。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奔走:奔跑。
B.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进谒:前去拜访。
C.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属:连续不断。
D.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谢:道歉、谢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也多用于书籍信函中。
B.东京:这里指洛阳,而宋朝时的东京指汴梁(开封)。
C.再拜:拜了两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旧时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D.门墙:孔子弟子子贡把孔子高深的学问比做高高的宫墙,能得其门而入的人很少。后指老师,韩愈在这里用来恭维尊贵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陈给事地位越来越尊贵,跟贫贱的人就会逐渐疏远间隔;而自己品德修养方面没有加强,同时自己所写文章越来越差。这是陈给事的门庭之中没有了他的足迹的原因之一。
B.韩愈在写信前一年春天曾拜访过陈给事一次,在回东京去接妻子儿女回来后又曾拜访过陈给事一次。写这封信的同时又献上自己新近所作的诗文一卷。
C.文章的通篇围绕着一个“见”字,历述了与陈给事的见面情况:上半篇从见说到不见,下半篇从不见说到要见。
D.信中多处自贬自责,表现了韩愈诚惶诚恐的心态;同时在字里行间,又微微透露出其不甘低眉伏首的慷慨情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或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