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高颍字昭玄,自云渤海蔣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颍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年十七,周齐王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屠州叛胡,平之。高祖得政,素知颍强明,又***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B.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或左、中、右或步、车、骑三军,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统称。C.幸,文中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幸”有“召幸”与“近幸”之分,前者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后者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D.有司,古代中央政府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文中用“有司”来泛指朝廷中各级官员。【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颎聪明敏捷。高祖在执掌北周大政时,因其能干聪明,擅长军事又多有谋略而重用之。
B.高颎有担当精神。朝廷危急,高颎辞母,仲方辞父,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
C.高颎深为皇帝倚重。高祖对高颖常呼其姓,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足见高颎深得髙祖的重视。
D.高颎直言敢谏。高颎以妲己祸乱殷商为鉴,劝谏晋王,冒着被晋王记恨的危险斩杀了张丽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2)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小题5】从吕诲、宋庠、高颎的故事中,你认为我国古代的谏官应该具有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05:5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也。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十七,以技巧事湘东王,后知其聪明,召为诵书左右。

江陵陷,周武帝尤重之,授太学博士。宣帝初欲立五后,以问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宣有五。”妥驳日:“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由是封襄城县伯。高祖受禅,除国子博士,进爵为公。

妥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时纳言苏威尝言于上曰:“臣先人每诫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可立身治国,何用多为!”上亦然之。妥进曰:“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展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且夫子有云:‘不读《诗》无以言,不读《礼》无以立’。岂容苏绰教子独反圣人之训乎?”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其后上令妥考定钟律。

先是,太常所传宗庙雅乐,数十年唯作大吕,废黄钟。妥又以深乖古意,乃奏请用黄钟。诏下公卿议,从之。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上方使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夔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撰《周易讲疏》十三卷,《孝经义疏》三卷,《庄子义疏》四卷,《封禅书》一卷,《乐要》一卷,文集十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列传卷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B.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C.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D.苏威所学/非止《孝经》/厥父若信有此言/威不从训/是其不孝/若无此言/面欺陛下/是其不诚/不诚不孝/何以事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子学,晋武帝时始设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历代名称、制度虽异,但俱为最高学府。
B.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用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接旧帝让给的帝位。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并发展为严格的制度;后也用作朝廷或国家的代称。
D.《周易》,即《易经》,传统经典之一,五经还包括《论语》《春秋》《孟子》《礼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妥为人机警,少年老成。他八岁时游学国子学,就能机智巧妙地回应了国子学助教的 戏谑之言,被人们认为与众不同。
B.何妥聪明博学,富有辩才。他反对儒者辛彦之谏止宣帝册立五位皇后,并进言驳斥苏威只读《孝经》即可治国的观点。
C.何妥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他进呈密奏,评论时政得失,指斥当代朋党;进言皇帝宠臣苏夔不诚不孝,并且力揭其短。
D.何妥富有才干,著述颇丰,他亲自教授游学到治内的学子;撰写《刺史箴》公告于城门外石头上,另著有《周易讲疏》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时兼领五职,上甚亲重之,妥因奏威不可信任。书奏,威大衔之。
(2)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云渤海人也。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唏嘘就路。因平尉迟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任寄益隆。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炀帝即位,拜为太常。时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颎奏曰: “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帝不悦。帝时侈靡,声色滋甚,又起长城之役。 颎甚病之,谓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复谓观王雄曰:“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奏之,帝以为谤讪朝政,于是下诏诛之,诸子徙边。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

(选自《隋书·高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B.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C.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D.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颎曰/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 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内,原指古人睡卧起居的内室,皇帝在此设宴款待,说明其对高颎非常看重。
B.有司,古代中央政府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有司”泛指朝廷中各级官员。
C.高蹈,原指远游他方,也表示过隐居的生活,这里指明苏威在前朝不肯做官。
D.殷鉴,原意为殷商子孙应以夏亡作为教训,后来指可以作为鉴戒的前人失败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颎从小机敏,有很高的声名。他曾经读过一些史书,擅长与人交流,高祖刚刚主持朝政,就有意招揽他入府。
B.高颎深知进退,主动谦让职位。他为了避开备受信任和倚重的权力地位,主动上表请求放弃职务,让苏威接替。
C.高颎临危受命,不负高祖所望。尉迟迥起兵反叛,韦孝宽带兵到达河阳后便畏缩不前,只有高颎毫不畏惧,与母拜别,继续前行。
D.高颎忠君爱国,竭诚进言劝谏。他担忧炀帝沉溺于声色,又发动修筑长城的劳役,会使百姓劳苦而亡国,多次表达忧国的心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2)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颍之力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小题2】下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再如“太宗”“太祖”“高宗”等。
C.变徵、羽是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鸿门宴》中所说的“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握,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文军次寥堤,去梁郡七里,仲文以羸师挑战。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自《鸿门宴》)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C.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D.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B.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
C.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离去。
D.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之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⑵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元孝矩,河南洛阳人也。祖修义,父子均,并为魏尚书仆射。孝矩西魏时袭爵始平县公,拜南丰州刺史。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阴谓昆季曰:"昔汉氏有诸吕之变,朱虚、东牟,卒安刘氏。今宇文之心,路人所见,颠而不扶,焉用宗子?盍将图之?"为兄则所遏,孝矩乃止。
②其后周太祖为兄子晋公护娶孝矩妹为妻,情好甚密。及闵帝受禅,护总百揆,孝矩之宠益隆。及护诛,坐徙蜀。数战,征还京师,拜益州总管司马,转司宪大夫。
③高祖重其门地,娶其女为房陵王妃。及高祖为丞相,拜少冢宰,进位柱国,赐爵洵阳郡公。时房陵王镇洛阳,及上受禅,立为皇太子,令孝矩代镇。既而立其女为皇太子妃,亲礼弥厚。俄拜寿州总管,赐孝矩玺书曰:"扬、越氛祲,侵轶边鄙,争桑兴役,不识大猷。以公志存远略,今故镇边服,怀柔以礼,称朕意焉。"时陈将任蛮奴等屡寇江北,复以孝矩领行军总管,屯兵于江上。
④后数载,自以年老,筋力渐衰,不堪军旅,上表乞骸骨。转泾州刺史,高祖下书曰:"知执谦撝,请归初服。恭膺宝命,实赖元功,方欲委裘,寄以分陕,何容便请高蹈,独为君子者乎!若以边境务烦,即宜徙节泾郡,养德卧治也。"在州岁馀,卒官,年五十九。谥曰简
(《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注】 ①氛祲jìn :比喻战乱,叛乱。②大猷:治国大道。③谦撝 :谦逊。④委裘:任举贤能。⑤高蹈:超脱。 ⑥卧治:典出《史记.汲郑列传。》西汉时汲黯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闺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⑦简:指为政清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
(1)卒刘氏(_______) (2) 亲礼厚(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及护诛,徙蜀(   )
A.搭乘B.坐落C.定罪D.由于
【小题3】"时陈将任蛮奴等屡江北(   )
A.偷盗B.侵犯C.盗匪D.偷袭
【小题4】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兄则所遏/独君子者乎 !B.孝矩止/度我至军中,公
C.公志存远略/怀柔D.怀柔以礼,称朕意/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
【小题6】结合全文看,元孝矩为官并受到重用的主要因素有:
【小题7】依据第③、第④段划线句写出元孝矩获“简”谥号的原因。(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