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①罗含:《晋书·罗含传》载:“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花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B.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C.第四联阐述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金酒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表明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
D.这首诗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突出的特点是状物新奇,物我交融,毫无晦涩之感。
【小题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1 08:3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
潭州①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②战舰空滩雨,贾傅③承尘④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潭州:唐代为湖南观察使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诗人大中二年五月由桂林北返途中作。②陶公:指东晋陶侃,其墓在今湘潭。侃曾作江夏太守,抗击叛将陈恢,以运船为战舰,所向必破。后又讨杜搜、平苏峻,封长沙郡公。③贾傅:指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贾谊庙,庙即谊宅。④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合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谁,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 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小题2】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1】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紧扣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及客中过节的事件,暗含了“思家”之意。
B.第二句具体描写过节情景,“抱膝”“影伴身”突出孤寂,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C.三、四两句回忆自己与家里人团聚的画面,家人在说着客居在外的远行之人。
D.本诗写诗人的思家之情,真挚动人,语言质朴率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小题2】下列对第二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把对方思念自己和自己思念对方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
B.第二句,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融情于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诗人的愁思涨满怀。
C.三四两句,“何当”(何时能)这个词从“君问”而来,“共剪”“却话”是由眼前的孤独激发出的对未来团聚欢乐的憧憬,以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别离之苦。
D.本诗语言华美秾丽,构思缜密,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全诗情致深蕴,有一种缠绵顿挫之美。
【小题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并指出这样写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合里人去楼空,没来由地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或浅或深,还滋润着竹子的颜色。作者借这一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 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委婉曲折,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小题2】本诗思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
唐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此诗为临行前饯别宴席上所作。此时,正值爆发贫民起义,唐王朝与吐蕃、党项关系也很紧张。②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③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④当垆:面对酒垆,指卖酒者。⑤卓文君:汉代女子,因与司马相如相爱而被逐出家门,而后卓文君在临邛亲自当垆卖酒。此处用卓文君喻指卖酒的女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句点出“离席”,一个反诘句,既有深重的感叹,还有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 也许就只好以旷达处之的无奈。
B.颔联两句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边界隐含的危机,饱含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C.颈联两句不但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造句极工整巧妙,且富有音韵之美。
D.尾联用卓文君的典故,赞美成都的美酒,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美好生活的向往。
E. 本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紧紧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
【小题2】本诗是在模拟杜甫诗歌所作,体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请结合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