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
①
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
②
,升君白玉堂。
[注]①罗含:《晋书·罗含传》载:“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花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B.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C.第四联阐述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金酒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表明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
D.这首诗引典自然,锐意中有伤时,哀婉里有进取,突出的特点是状物新奇,物我交融,毫无晦涩之感。
【小题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1 08:37: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冬暮
唐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李商隐入仕后受人猜忌,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只是做些幕僚工作。
此诗是诗人晚年罢盐铁推官后,还郑州闲居时写下的。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借羽翼摧折的鸟儿比喻遭受挫折的自己,以“寂寞”概括自身感受,交代了诗人身心交瘁的状态,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颈联“暮”字和诗题中“冬暮”照应,既是写冬季日短、暮色很快来临的情景,也是写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也进入了衰颓的晚境。
C.尾联卒章显志,感叹自己早年时就怀有匡国济世之志,却难以实现,令人愤懑,其中 “匡国分”使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了主旨。
D.诗人使用“晓鸡”“寒骛”“急景”等意象勾勒画境,表情达意,和柳宗元的《江雪》样表现了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E. 这首诗没有李商隐诗歌惯有的隐晦迷离的特点,没有对语言进行刻意锤炼,甚至有些枯燥平淡,却真实表现了李商隐的人生境况和人生追求。
【小题2】颔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愚生二十五年矣。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曰: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邪?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凡为进士者五年。始为故贾相国所憎,明年病不试,又明年复为今崔宣州所不取。
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
。
(节选自李商隐《上崔华州书》)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居五年间未曾衣袖文章谒人求知必待其恐不得识其面恐不得读其书然后乃出。
【小题2】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与_______合称“小李杜”。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关于“为文”的观点。
同类题3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引用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梦已远去,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B.《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观点相同。
C.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来概括。
D.韩愈在《杂说(四)》中描绘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①裛裛(yiyi);气味郁盛的样子。②素娥:嫦娥。③青女:霜神。
(1)梅花开放“非时”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全诗简要概括。
(2)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
①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②
,销愁斗几千?
(注) ①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寓怀之作。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识,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②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李商隐(813-858)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