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公叶赞中宗,保全江。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注],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吏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撼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注]练:祭祀名。父母死后十一个月举行的祭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召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宜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馆/肆其减虑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脏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髻,如两角。
B.“旦”指天亮、日出,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指农历每月初一。
C.“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的意思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睡着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使王导醒来,获得了王导的称赞。
B.顾和重视典章,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奏坚决推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毅然上奏,要求予以纠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0 05:3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关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尚浮虚,勠力以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 王衍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尝山涛   造:拜访,到……去
B.衍自说少不事 豫:参与
C.向若不尚浮虚 祖:祖先
D.勠力以天下   匡:正,纠正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目而送曰    三五
B.衍幼年无屈下之色    我決起
C.谓党孔苌曰  制稍异于前
D.勠力匡天下  臣险衅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古代未成年的人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此处借指童年时期。同样“黄发垂髫”中的“黄发”是指小孩刚出生时的头发,所以“黄发”也有指童年的意思。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为“薨”,称皇帝的死为“崩”。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此处“劝勒称尊号”指劝石勒即帝位。
D.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物的最高长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神貌情态清明秀美,风度姿态庄重优雅,山涛见了他之后说“何物老妪,生宁馨儿”,还说他可能“误天下苍生”。
B.王衍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却很自负,常自比子贡。他善发玄言,终日清谈《老》《庄》,常常口中雌黄,朝野之人对此不以为然。
C.西晋大臣杨骏想把女儿嫁给王衍,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了这桩他不愿意的婚事。
D.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能承担重任并找种种借口推脱,后来被石勒杀害。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
(2)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C.司空,是三公之一,西周始设立,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隋唐虽有设置,仍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
D.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宪字景思。少而颖悟,好交轻侠。及弱冠,更折节严重,修尚儒学,足不逾阈者数年。陈郡谢鲲、颍川庾数皆俊郎士也,见而奇之,相谓曰:“裴宪鲠亮宏达,通机识命,不知其何如父;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初,侍讲东宫,历黄门侍郎。东海王越以为豫州刺史、北中郎将、假节。王浚承制,以宪为尚书。永嘉末,王浚为石勒所破,枣嵩等莫不谢罪军门,贡赂交错,惟宪及荀绰恬然私室。勒素闻其名,召而谓之曰:“王浚虐暴幽州,人鬼同疾。孤恭行乾宪,拯兹黎元,羁旧咸欢,庆谢交路。二君齐恶傲威,诚信岨绝,防风之戮,将谁归乎?”宪神色侃然,泣而对曰:“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闾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明公既不欲以道化厉物,必于刑忍为治者,防风之戮,臣之分也。请就辟有司。”不拜而出。勒深嘉之,待以宾礼。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勒闻之,谓其长史张宾曰:“名不虚也。吾不喜得幽州,喜获二子。”署从事中郎,出为长乐太守。及勒僭号,未遑制度,与王波为之撰朝仪,于是宪章文物,拟于王者。勒大悦,署太中大夫,迁司徒。
及季龙之世,弥加礼重。宪子瑴仕季龙为太子中庶子。瑴豪侠耽酒,好臧否人物。与河间邢鱼有隙,鱼窃乘瑴马奔段辽,为人所获,鱼诬瑴使己以季龙当袭鲜卑,告之为备。时季龙适谋伐辽,而与鱼辞正合。季龙诛瑴,宪亦坐免。未几,复以为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封安定郡公。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注】①防风,即防风氏,中国上古人物,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是帮助大禹制订法律的法治元勋,被大禹错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B.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C.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D.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
B.假节,假以符节之意,即持节。古代使臣出行,以持节为符信。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阁,后常以东宫借指太子。
D.承制,指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也称开府承制之官。文中为前者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宪潜心儒学,深得朋友称赞。他曾经好几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儒学,朋友们都认为他品行刚直,才识宏阔,不同凡响。
B.裴宪光明磊落,不惧死亡威胁。王浚被石勒打败后,他的很多部属都到石勒门下谢罪,而裴宪在家里恬然自安,面对石勒的死亡恐吓,他丝毫不惧。
C.裴宪熟知典章,撰写登基礼仪。石勒篡位称帝后,裴宪就和王波替他撰写登基上朝的礼仪,一切典章制度都按照帝王标准,深得石勒赞赏。
D.裴宪晚年不幸,其子因诬被杀。邢鱼骑着裴瑴的马投奔段辽,被截获后反而诬陷裴瑴,季龙因此大怒,诛杀了裴瑴,但免了裴宪的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2)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

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

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

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阮籍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B.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泄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C.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D.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一般对人称字,对己称名。
B.有司,文中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朝廷中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权,各有其专司,所以有司通常也泛指官吏。
C.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人的车马、衣服等九种礼器,是最高的礼遇。
D.景元,是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拥有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生于名门,生性孤傲不羁。他举止有时难以被人理解,任何时候喜怒不表现在脸上,人们说他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文才高超。他在酩酊大醉中也能很快清醒,写出让世人叹服的文章,才华也得到族兄的认可。
C.阮籍不拘礼教,自然任情。他得知母亲去世却仍然继续下棋饮酒,对于固守礼教者往往只以白眼表达态度。
D.阮籍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文帝很赏识他,他本有治国安民的志向,并对刘邦、项羽在历史上建功留名很是不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