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唐诗鉴赏题。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②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次诗为屈居宦官田令孜门下做幕僚时所作。②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小题1】请概括诗作中贫女形象。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2-05-07 02:2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贵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豪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薨,是诸侯死的讳称。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C.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升职;“右迁”迁除”表示贬官。
D.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因无力承担丧事而痛苦不堪,常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断绝亲友往来。
B.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无论老少皆至情相送。
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因他丝毫不侵扰、盘剥,外国商船来往频繁;一年里多次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将菜汤不慎洒到他身上上,他并未怪罪;他治学勤奋,刘显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
(2)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东 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寻属苏峻反,坦与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 “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至,可往逼 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导然之。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陶侃,侃引为长史。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咸 惧来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 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果如所筹。时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既至,坦 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等犹疑,坦固争甚 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大业,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 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 为丹杨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 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 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以 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 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 怏怏不悦,以疾去职。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冰深谢焉。俄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脱:失去
B.遂使东门无限 限:险阻
C.遣郭默屯大业 屯:驻守
D.陛下春秋以长 春秋:年龄
【小题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坦少年时就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名声,精通《左传》,会写文章。
B.与苏峻作战的过程中,孔坦通过观察天象而料敌动向,并分析敌情作出正确筹划。
C.平定苏峻后,孔坦慷慨陈词,讲述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当上了丹杨尹。
D.孔坦认为皇帝不应只委政王导,而应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从而违逆了王导。
【小题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⑵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
【小题4】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坦任职时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