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唐诗鉴赏题。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②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次诗为屈居宦官田令孜门下做幕僚时所作。②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小题1】请概括诗作中贫女形象。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2-05-07 02:2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小题1】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A.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现在的北京,古称蓟。辽朝时为陪都,称燕京,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永乐年间才正式叫作北京,或称京师,经清延用到辛亥革命后。1928年,将北京改称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为首都,又改称北京。
B.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汉将营”实指唐兵营,比如“汉皇重色思倾国”“汉家山东二百州”等。唐朝人仰慕大汉雄风,在文学创作中常常以汉称唐。
C.“三边曙色动危旌”,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句意是边塞的曙光照耀着倾倒的旗帜,一片凄凉。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词,全然没有堆砌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
E. 尾联诗人连用两个典故,东汉时定远侯班超的“投笔从戎”,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缨”,描写抒情,淋漓尽致地阐释了“燕台一望客心惊”的景象。
【小题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

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刘肃《大唐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识者(多)之()师德在(庙堂)()
(庶)不为兄之忧也()此(适)为我忧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及(为)同列/庶不(为)兄之忧也
B.当危乱(之)朝/庶不为兄(之)忧也
C.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
D.师德知之(而)不憾/何如笑(而)受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2)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
【小题4】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
【小题5】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
【小题6】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评价。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离魂记
唐陈玄祜
则天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优秀的)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跣足:光脚
C.吾曩日不能相负     曩日:往后
D.见在舟中  见:现今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喜而起,饰妆更衣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