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两首诗都是写 时的景象。“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与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中的“     ”一句理趣相同。
(2)两首诗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赏析。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1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IH 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 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 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直接写忧愁怨恨,诗中提到“死所”“炎瘴”,在这样的处境里,还想到“未报恩波”,这体现着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E. 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整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小题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伯夷颂①

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②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释)①伯夷:殷朝孤竹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武王伐纣,殷亡,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②亘万世:终万世,穷万世。 ③微子:殷纣王之兄。
【小题1】第①段“不顾人之是非”中的“是非”意思是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能够奋力奔走却没有疑惑的,千百年来就是一个人。
B.能够奋力奔走却没有疑惑的,千百年来仅有一个人。
C.能够尽力去做且不受蛊惑的,千百年来只有一个人。
D.能够尽力去做且不受蛊惑的,千百年来竟有一个人。
【小题3】作者在第③段中说“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伯夷叔齐“以为不可”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与“独”对应的是________。
【小题4】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本文作者高度称颂伯夷的“适义”、“信道”;也有人认为,伯夷是一个对国家、人民不负责任的人,韩愈“颂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