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与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    ③浃和:和睦。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移袁州   刺:担任刺史
B.窃寄目所愿焉 偿:满足
C.愈既以未得观为叹 造:制造
D.词列三王之 次:次序、行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有瑰伟绝特称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言事斥守揭阳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江山之好,登望之乐 吾还也 
D.不辞而承公命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黑体部分语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A.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B.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C.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D.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②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③工既讫功,公与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23 09:2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崔立之书(1)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于中书。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退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因复求举,亦无幸焉。

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辞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

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工人剖,然后见知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舍此而无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之辞也。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甲执兵者,主上不得,而宰相以为忧。仆虽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愈再拜。

(取材于韩愈《答崔立之书》)

注释:(1)本文写于贞元十一年夏,韩愈三次上书宰相不遇,离京东归时。崔立之,字斯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有举进士者,人多之  贵:看重
B.而又于中书 黜:降职
C.尤非相之辞也 悉:了解
D.主上不得    怡:快乐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分)
①衣食不足,谋所亲    ③人尤谓
②然后见知天下 ④以为必俟工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
身处困厄而不懂变通,以至于多次参加考试均失败受辱
B.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
主持考试的官员重在考查应考者人品的好坏
C.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
怎么肯和才识短浅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争高低
D.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您不必为我过于忧伤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愈在十六七岁时,认为做官就是为他人谋福利,到二十岁之后,认为做官不仅仅是为他人,这与他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有关。
B.韩愈两次参加博学宏辞科的选拔求官都失败后,心中郁闷不平,认为博学宏辞科考试中的应试文章就像歌舞滑稽戏艺人的语言。
C.崔立之在来信中将韩愈比作献玉者,认为他的璞玉必须经过加工磨砺,才能扬名天下,即使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也应毫不动摇。
D.韩愈自信,潜心研究总结自己人生经验中的得失,就能被当权者举荐任用,上可以得到卿大夫的职位,下也可以做个地方官员。
【小题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
②乃不自进而已耳
【小题6】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韩愈在《答崔立之书》中也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请选取其中的一处简要概括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