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0-20 04:3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B.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C.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D.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僇人”,指受刑戮的人,罪人。受过刑的人在国家没有地位,很难再为官。柳宗元此时左迁永州,故称自己为僇人。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分三甲,分别为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C.“经史百子”,“经”指各种经书,包括儒道释三家的经典著作。“史”指史学方面的史书。“百子”指诸子百家之学。
D.“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写墓志铭一般称死者的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韩愈直接称柳宗元的字“子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贬官永州,柳宗元内心忧惧不安,为排解心中苦闷,有时借公务之暇,到永州各地游览,借山水排遣苦闷。
B.柳宗元才学出众,名声轰动,时人都敬慕他,想与他交往,那些权贵公卿也争着要他做自己的弟子,并一致推荐赞扬他。
C.柳宗元因得罪当权者,被贬出京城做刺史,还未到任,就又被贬至永州。在永州期间,他刻苦为学,专心诵读,诗文汪洋恣肆。
D.柳宗元在柳州推行政治教化,因治政有方,想方设法改变当地陋俗,制定严格教谕和禁令,所以深受百姓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 ③浃和:和睦。
【小题1】对下列句加点的词解释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移刺袁州 刺:担任刺史B.窃寄目偿所愿焉 偿:满足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造:制造D.词列三王之次 次:次序、行列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②袁于南昌为属邑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窃喜载名其上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写自己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
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不经意中叙入。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②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