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郡清俭,妻自负 薪:柴草
B. 一箧之宝,可数世 资:积蓄
C. 及卢循南海,为循所得 寇:进攻
D.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 革: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辍餐投箸,之悲泣②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B. ①朝廷欲革岭南弊②饮者怀无厌
C. ①披絮,勤苦同于贫庶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出②乃至泉,酌而饮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04 04:3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天祐十八年,庄宗已诺诸将即皇帝位。承业方卧病,闻之,自太原肩舆至魏,谏曰:“大王父子与梁血战三十年,本欲雪家国之雠,而复唐之社稷。今元凶未灭,而遽以尊名自居,非王父子之初心,且失天下望,不可。”庄宗不听。承业知不可谏,乃肩舆归太原,不食而卒,年七十七。同光元年,赠左武卫上将军,谥曰正宪。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注①亚子:庄宗小字亚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B.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簕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S/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C.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D.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宦者,文中指太监,是中国古代都城专供皇室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中官、内臣、内侍等。
B.伶人,也称优伶,相传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泛指表演歌舞的人。
C.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尊、壶、爵、角、觥、杯、缶等都是古代酒器。
D.肩舆,一种代步的交通工具,是古代马车的一种,乘坐舒适,并且速度极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承业深受重用。庄宗对待承业如同兄长一般,一直把所有的军国大事都委托给了承业,而太后更是在庄宗犯下错误后,与庄宗一起到承业的府邸慰问。
B.张承业耿直敢谏。庄宗想在他那里拿取公家钱财时,他宁死不肯在庄宗即将即位皇帝时,他又带病赶到魏,并且提出了反对意见,无奈没有被采纳。
C.张承业执法严明。上至太后、妃子,下至晋阳诸公子,承业都用法律来约束他们,以至于当时的权贵都因为畏惧承业而有所收敛.
D.张承业颇有智慧,卢质因为傲慢得罪了庄宗,张承业假意请求庄宗杀卢质,实际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为庄宗保住了这个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
(2)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每交兵,刻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计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送还之。
祜与陆抗对境,使命常通。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求药于祜,祜以成药与之,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抗每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节)
羊祜不附结中朝权贵,荀勖、冯紞之徒皆恶之。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清辩;祜不然之,衍拂衣去。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及攻江陵,祜以军法将斩王戎。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B.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C.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D.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谥,谥号,主要指古代历史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其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美谥如成、灵、炀等。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不同规定反映的是古代等级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他出镇南夏时,开办学校,安抚百姓,取军粮送绢偿还、打猎非己不取,深得百姓之心。
B.羊祜在朝中嫉恶如仇。他对堂甥王衍,也并不赞赏,甚至直言其败坏风俗、损伤教化。还依照军法斩了王衍的堂弟王戎。
C.羊祜对战时讲究信义。和吴人交战,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让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D.羊祜去世后许多人都哀悼他。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南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2)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递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包括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
B.兰亭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王羲之曾在兰亭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C.《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继《论语》之后儒家又一重要著作。
D.骑将军是古代将军的一种名号,类似的名号还有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右将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为人率真,不拘小节。太尉甜鉴曾派人挑选女,王家子弟大都十分拘谨,唯独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肚皮吃东西,若无其事。
B.王羲之喜欢美景,爱结交名士。他厌恶官场开京城,初到新江就被优美的景色吸引,欲终老于此;会稽名士荟萃,他曾与好友在兰亭集会宴饮
C.王羲之生性爱鹅,心怀赤忱。他曾因喜爱的鹅被主人烹煮,而难过了好几天;也曾为了得到一群鹅而欣然抄写《道德经》,得到鹅后非常喜悦。
D.王羲之擅长书法,名声显赫。他的书法在当时影响力就很大,被人们普为古今第一人,在平常的言谈中,王羲之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等名家并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于言,人来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B.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C.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D.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之父嵇康,和阮籍、山涛、向秀等七人被称为“建安七子”,他们崇尚老庄哲学,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派遣苦闷的心情。
B.起家,谓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起家”一词,当属此意。
C.谥号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缪”属恶谥,有“奸诈”之意,如秦桧的谥号缪丑。
D.唐是唐尧,这不是指后来的唐朝,而是尧帝的唐,因为尧帝叫陶唐氏;虞就是有虞氏,也就是舜;唐虞是指帝尧、帝舜这两位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身世坎坷,颇有才能。他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嵇绍坚持原则,敢于直言。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因为嵇绍对太常所定谥号坚决不从,朝廷惧怕他而不得不改谥。
C.嵇绍面对权势,刚直不屈。董艾怂恿齐王冏让嵇绍弹奏音乐,侍候的人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认为身居官位,身穿朝服,不可以做伶人之事。齐王冏非常惭愧。
D.嵇绍忠心护主,皇帝感念。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后,皇帝交代衣服上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
(2)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以病去官。复为洛阳令。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因丁母忧。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节选自《晋书•曹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B.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C.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D.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指妻对夫母亲的称谓,夫称妻的母亲也为姑,夫之父母合称姑嫜,妻之父母合称舅姑。
B.辅政,辅佐治理政事,即代替君主处理国政,帝王幼年时出现的一种短期政权构成形式。
C.丁母忧,又称丁外艰,即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得做官。
D.永嘉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至少一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摅善于断案,明察秋毫。临淄孝妇被同乡控告,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曹摅审查得出真象;宫门口在夜间失去栏架,众官检察都未查出,曹摅准确指出下落。
B.曹摅怜悯囚犯,宽仁以待。曹摅年终释放狱中死囚回家会见家人,并替属隶担责。囚犯都遵守时间回狱,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明县令。
C.曹摅审时度势,答复齐王。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曹摅担任记室督,面对齐王询问,他提出策略,并认为齐王若能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但未被采纳。
D.曹摅战败遇难,吏民怀念。王逌等聚众侵犯城镇,曹摅作为崔旷的都护,请求担任前锋作战,战败遇难。官吏及百姓送葬,一路号啕,像奔父母之丧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2)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