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郡清俭,妻自负 薪:柴草
B. 一箧之宝,可数世 资:积蓄
C. 及卢循南海,为循所得 寇:进攻
D.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 革: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辍餐投箸,之悲泣②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B. ①朝廷欲革岭南弊②饮者怀无厌
C. ①披絮,勤苦同于贫庶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出②乃至泉,酌而饮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04 04:3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魏光禄大夫祯之曾孙也。祖恽,豫州刺史。父睿,安丰太守。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

充即王导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后之妹也,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尝诣导,导以麈尾反指床呼充共坐,曰:“此是君坐也。”导缮扬州解会,顾而言曰:“正为次道耳。”明帝亦友昵之。

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苏峻作乱,京都倾覆,导从驾在石头,充东奔义军。其后导奔白石,充亦得还。贼平,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出为东阳太守,仍除建威将军、会稽内史。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后以墓被发去郡。诏征侍中,不拜。改葬毕,除建威将军、丹阳尹。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诏充、冰各以甲杖五十人至止车门。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固让不拜。

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顷之,庾翼将北伐,庾冰出镇江州,充入朝,言于帝曰:“臣冰舅氏之重,宜居宰相,不应远出。”朝议不从。于是征充入为都督扬、豫、徐州之琅邪诸军事、假节,领扬州刺史,将军如故。先是,翼悉发江、荆二州编户奴以充兵役,士庶嗷然。充复欲发扬州奴以均其谤。后以中兴时已发三吴,今不宜复发而止。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B.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C.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D.徙中书令/加散骑常侍/领军如故/又领州大中正/以州有先达宿德之人固让/不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士,文中指不就朝廷征辟之士人。魏晋时期征辟制并未完全废除。
B.士庶,“士”古指读书人;“庶”普通百姓。也可泛指人民、百姓。
C.社稷,土神、火神的总称。古代君主祭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君臣等人,按其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充出身门阀,为人儒雅正直。他祖父辈都是魏晋时高官,母亲妻子皆出身豪门;王敦谬赞其兄,身为下属的他毫不留情地揭穿谎言。
B.何充器量端正.颇得众臣之心。王导、庾亮都极力向皇上推荐他,认为他坚持操守.将来必定能够总领朝臣,成为老臣的副手。
C.何充官至宰相,深受人们尊重。他临朝庄重,具有改革的才能,以国家为己任,选用官员,都以功臣为先,丝毫不讲私恩,受到人们的尊重。
D.何充酷爱佛教,却对亲友吝啬。他供养的和尚数以百计,浪费数亿而不吝惜;然而亲戚朋友贫困,却没有任何施舍馈赠,世人颇有微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峻作乱,京都倾覆,导从驾在石头,充东奔义军。
(2)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传,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C.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读不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
【小题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写作
B.辞致甚工:擅长
C.恐此金石非中宫商宫商:泛指音乐
D.著作郎领:暂时担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鄙于绰 告诉不许
B.五经鼓吹也   受物汶汶者乎
C.绰上疏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D.绰少文才垂称能 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志向高洁渴望成才。
B.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已忘却当初写《遂初赋》高远之志。
D.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王澄为荆州,假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会蜀贼杜畴作乱,詹与陶侃破杜弢于长沙,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迁益州刺史,领巴东监军。詹之出郡也,士庶攀车号泣,若恋所生。俄拜后军将军。詹上疏陈便宜,曰:“性相近,习相远,训导之风,宜慎所好。今虽有儒官,教养未备,非所以长育人材,纳之轨物也。宜修辟雍,崇明教义,则普天尚德,率土知方矣。”元帝雅重其才,深纳之。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勋。詹以王敦专制自树,故优游讽咏,无所标明。及敦作逆,明帝问詹计将安出。詹厉然慷慨曰:“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帝以詹为护军将军、假节,都督朱雀桥南。贼从竹格渡江,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击败之,斩贼率杜发,枭首数千级。贼平,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以咸和六年卒,时年五十三。册赠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烈,祠以太牢。初,京兆韦泓丧乱之际,亲属遇饥疫并尽,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为营伉俪,置居宅,并荐之于元帝。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止宿草,追赵氏祀程婴、杵臼之义,祭詹终身。

(节选自《晋书·应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B.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C.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D.及洛阳倾覆/詹攘袂流涕/劝澄赴援/澄使詹为檄/詹下笔便成/辞义壮烈/见者慷慨然/竟不能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古九州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九州代指中原地区。
B.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可用它来威慑一方。
C.三司,即三公,在晋朝时指太尉、司徒、司空,是朝廷中最显赫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性齐全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詹注重孝道,具有助人之义。祖母去世时,他哀伤过度以致难以支撑身体;他救助、举荐落难的韦泓,死后得到韦泓祭祀。
B.应詹为政有能,深得百姓爱戴。他解除诸蛮的怨恨,使数郡免于忧患;后来离任时,百姓拉着马车痛哭,像留恋自己所生的孩子。
C.应詹关心政事,建议加强教化。他上疏皇帝,要谨慎选取喜好,主张修建学宫,明确教化义理,使天下百姓崇尚道德,懂得礼法。
D.应詹慷慨激昂,多次为国征战。杜畴作乱,他与陶侃在长沙击败叛军;王敦叛乱,他慷慨陈词,请缨讨伐,带兵斩杀数千贼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中金宝溢目,詹一无所取,唯收图书,莫不叹之。
(2)詹以王敦专制自树,故优游讽咏,无所标明。

同类题5

(题文)(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①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
【小题1】(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这里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门。
B.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徵”“羽”合称“五音”,也泛指音乐。
C.征,与“辟”同为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为“征”。
D.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初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
【小题3】(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隐居不仕的追求和理想。
B.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多管闲事。
D.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小题4】(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
(2)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