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试结合全诗简析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2-19 11:5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这节诗运用了许多比喻和通感,表现了琵琶声的不同特点,根据要求填空。
(1)形容乐声粗重急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乐声亲切细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乐声错落有致,清脆圆润的:_____________ 
(4)形容乐声婉转流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乐声低沉凝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形容乐声激越高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形容乐声凄厉裂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部分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请谈一谈比喻修辞手法在其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小题3】《琵琶行》诗中有三处描写江月,请找出来细细体会,并分析这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琵琶行》全诗由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暗线则是______。一虚一实,虚实相生,最后两条线索交织在“_______,_______”上?全诗结构严谨而又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