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结客少年场行①
孔绍安②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①结客少年场行:是乐府旧题,多咏少年任侠游乐之事。②孔绍安,越州山阴人,一生多不得志.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的两项是
A.“结客佩旲钩,桢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指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结客少年本事高超。“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描绘了一 幅较为广阔的场景,烘托了战事的紧张氛围。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表现结客少年的军取才华。
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运用比输平法,写的是结客少年的境遇,像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四处飘;,时运不济,不被重用。
E.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语言平实,简练,但感情丰富,“三边”,故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22 06:1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1)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桥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者,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2)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1),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刻纸相夸。乃寤见刻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見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掘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论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遥轻傲圣人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葶》(2)中,言偃、卜子夏(3)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握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甚桑叶,波濂颓遝,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刻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刻矣。

(3)大抵人间费用,苟得着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荚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天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天阏判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刻藤而已。予所以取刻藤以寄其悲。

注释(1)东单西雍: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2)《折扬》《皇》:代指世俗音乐。(3)言偃卜子夏:都是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日纵 但刘日薄西山
B.温荣,寒而枯    吾尝终日思矣大
C.不知其谬误 冰,水之而寒于水
D.物资人,亦有其时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2】第(1)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B.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C.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D.溪中多纸工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小题4】本文在说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囗囗囗囗
【小题5】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中“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不要再有战乱发生,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揭示诗歌主旨。
C.颔联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独守宁静的欣悦以及感慨年华易逝,期待再次为朝廷起用的出仕之心。
D.颈联另开新境,描写了“庐”中的美景,令人爽心悦目。“孤屿”与“小栏”互相映带,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E. 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恋吾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矣。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为,皆取遂意,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福祉)    故其垂拱岩廊 (喻指轻易)
B.凡百元首,承天命 (大)    所言矣  (确实,真实)
C.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迫切)    顷年已来,微有放(矜持)
D.虽之以严刑 (督责)    或抑情从谏 (纵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长者   皆欲传万代
B.德不厚思国之治 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
C.斯亦伐根求木茂 岂不居万乘之尊
D.载舟覆舟,宜深慎。 欲有为,皆取遂意
【小题3】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第一段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用了两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喻证积累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
B.“谏”有“规过、劝善”的意思,古代专指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疏”原本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
C.选文二第二段指出太宗执政后期“志在嬉游,荒于政事”,并点明其原因是骄傲放纵,做事任性随意,不如早先那样刻苦努力。
D.两篇选文,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恃功自傲,纵情嬉游”,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程现代汉语。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