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起写入蜀的道路,从蜀道之难开始,它与《蜀道难》开篇写法类似,感情强烈。
B.颔联承“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
C.颈联转描蜀道优美动人之处。“笼”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
D.颈联曾用名写山下景致,后句写山上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
E. 全诗开阖顿挫,变化万千。颔联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道风景可乐,尾联以议作结。
【小题2】尾联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08 05:0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有多高,却用衬托的手法,把它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和情感的变化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波动,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效仿他。
D.这是一首纪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的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小题2】下列对诗歌描绘的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和现实世界的缩影。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乌栖曲①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②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①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②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B.“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C.“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两句从正面描写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写出他们看着一轮秋月,坠入江波,而此时天色已近黎明。
D.“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E.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逸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小题2】整首诗采用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