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小题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
【小题2】柳宗元字▲,世称▲。他与韩愈在文坛上发起领导▲,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
【小题3】愚溪“无以利世”在上文中有哪些表现?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5 05:0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②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日:“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

【小题1】从第①则材料看,“为政以德”的关键在于执政者________。(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或短语概括)
【小题2】材料③反映了唐代经济上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②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小题1】下面对柳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幸,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久为做官所“累”,因而为贬窜南荒为“幸”。
B.“闲依”含有闲散的无聊之感,“偶似”表明渐渐融入山林,慢慢适应隐士淡泊、闲适的生活。
C.本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闲适的田园生活,抒写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观念。
D.本诗不假雕琢,放笔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复杂的感情。
【小题2】这两位诗人在被贬谪后,人生态度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进行归纳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字梦得)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本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表现了命运之坎坷多变,人生之起伏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一句,写诗人踏上汉时故道,追忆伏波将军当年的叱咤威风,似在目入耳,可睹可闻,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希望。
C.“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写如今伏波将军庙前空余荒草石像、残垣断壁,再联系自己如今境遇,思及唐王朝的倾颓,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议”一句,妙在正话反说,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当下风云再变,厄运又至,再度遭贬。故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小题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染溪( )   外与天(   )   然后知吾之未始游(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不知日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取无禁
C.蚓无爪牙D.月出于东山
【小题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到披草而坐/三人行,必有我师B.则施施行/吾尝终日思矣
C.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知明行无过矣D.则凡数州土壤/固一世雄也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