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景象壮阔,气势宏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颔联继首联之后接着描写远方景象: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冷风与寒灯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本诗体现了杜甫诗歌注重对仗与炼字的特点,全诗前六句对仗,且十分工整;颔联中的“翻”“洒”用得十分贴切,可称炼字的典范。
D.颈联叙事,说自己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
E. 末尾两句以图南的鲲鹏来比喻自己的志向远大,无可阻挡。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首尾相照。
【小题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3 12:0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嵩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间。
弊裘苏季子④,历国未知还。
注①晚年诗人出夔州至潭州,诗写于其间。②越嵩(suǐ),古郡名,治所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入侵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季子,苏秦游说秦王未果、敝裘而归的事,指人奔波劳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由近而远,写水写山,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B.诗的颔联描写越嵩与荆蛮之独特的气候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
C.诗的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此时的情境。
D.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写雁猿,写山水,写边境,虚实结合,视听结合。
E. 诗的尾联,借典抒怀,抒发了诗人要像苏秦一样建功立业,实现梦想。
【小题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虚实结合,今昔对照。抒发早年对洞庭湖的向往。用“昔闻”为“今上”蓄势。
B.颔联写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自叙如此凄凉落寞,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抒发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题2】结合诗文,简析“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阅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小题2】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至此诗人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中的“英雄”指什么人?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同类题4
首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沉痛的基调。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①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②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①轮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岁,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在此期间,诗人作歌七首,描绘流离颠沛的生活,抒发老病穷愁的感喟,此为第七首。②三年:至德二载(757)到乾元二年(759)。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而遭贬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一句九字,写诗人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抒发了身世感慨。
B."三年饥走荒山道”,把“三年”两字放于句首,进一步突显了诗人近几年的苦难历程。
C.一、二句抒发诗人叹穷嗟老的感慨,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也有过类似的感叹。
D."长安卿相多少年”写长安城中凭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因此诗人劝导世人“富贵应须致身早"。
【小题2】这首诗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