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下列小题。
应天长
韦庄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
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
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
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同。
E. “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地苦闷。
【小题2】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8 06:02: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贞观政要》

【小题1】六部除了刑部、兵部、工部、户部及文中提及的吏部外,还有______ 部。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
(1)累中书舍人 ( )
(2)故动无不 ( )
(3)朕任使之,多称朕意( )
(4)实此人 ( )
【小题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共时政也
A.后人哀之而不
B.一人飞升,及鸡犬
C.足以汝身
D.毫毛不敢有所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2)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
【小题5】分别概括太宗、马周的性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公,名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也。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移镇上党,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议,乃复河洛,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功自负,其强难屈,李凉公使上介致饩①,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②,急病不让,径诣其垒。申明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且曰:“有犯禁者,公其之。”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

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居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借之为援,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请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

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至是众据汾上,子玚围太原,相、卫馈运,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

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务靖叛,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忠臣既惭愤,引师复还。

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每与虏,所向无前,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尽锐来拒,公引部决战,遂胜入大梁。翌日,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退于坂桥,其士吏掳获,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

(节选自唐代权德舆《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有删改)

(注释)①上介:古代官名。致饩:馈赠礼物。
②解巾: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后用解巾代指出任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犯禁者,公其之   董:关注
B.至是众据汾上 拥:聚集
C.而又结魏师以东郡  略:劫掠
D.每与虏,所向无前 角:作战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功自负 焉用亡郑陪邻
B.请之备 秦王不怿,一击缶
C.约怀仙等三人  不如善遇之
D.忠臣既惭愤    不出,火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
(2)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
【小题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有三个故事体现了马燧的“明识远略”,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古代任职授官用词很有讲究,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B.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故言行在所,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朕,第一人称代词,自古为皇帝自称,“孤”、“寡人”等词也常用以皇帝自称。
D.崩,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B.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C.乐运秉性刚直,但仕途坎坷。他曾身居谏官之职,秉性刚直,直言敢谏,但也因此被人排斥打击,退而录夏、殷谏争事而成《谏苑》。
D.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