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茂字成逊。建兴初,南阳王保辟从事中郎,又荐为散骑侍郎,皆不就。寻拜秦州刺史。太兴三年,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但受凉州牧。以兄子骏为武威太守。
岁余,茂筑灵钧台。武陵人阎曾夜叩门呼日:“武公[注]遣我来,日: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姑臧令辛岩以曾妖妄,请杀之。茂曰:“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吾过也,吾过也!”命止作役。
明年,刘曜攻韩璞于冀城。临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长,以县应曜,河西大震。茂谓参军陈珍日:“若刘曜长驱而至,计将何出?”珍日:“曜虽乘威怙众,恩德未行于下,又其内患未除,终不能旷日持久与我争衡也。珍请率弊卒数千以擒之。”茂大悦,以珍为平虏护军,率卒骑一千八百救韩璞。珍募发氐、羌之众,击曜走之。茂深嘉之,拜珍折冲将军。
凉州大姓贾摹,势倾西土。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太宁三年卒,临终,执骏手泣日:“昔吾先人以孝友见称。自汉初以来,世执忠顺。今虽华夏大乱.皇舆播迁,汝当谨守人臣之节,无或失坠。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上欲不负晋室.下欲保完百姓。苟以集事,岂荣之哉!”年四十八。
(选自《晋书·张茂传》,有删改
【注】武公:这里指晋武帝司马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B.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C.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D.先是/谣日/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等。
B.“牧”这一职务起源极早。相传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牧是各州的行政长官。
C.河西泛指长江以西地区,在不同时期范围有所不同。汉武帝时,河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D.“华夏”最初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后来汉族自称“汉”,而“华夏”成为汉文化、古中国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茂淡泊功名。他多次推辞任命,曾推辞担任从事中郎、散骑侍郎、大都督等职。
B.张茂知错能改。阎曾劝他停止修筑灵钧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令停止T程。
C.张茂知人善任。张茂认同陈珍的分析,提拔陈珍为折冲将军,命他出征,获得胜利。
D.张茂心系朝廷。张茂自己一心效忠朝廷,临终时还嘱咐侄子张骏要效忠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
(2)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01:4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也。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云陈。少而孤贫,常躬耕兼诵书,乐道行咏,忻忻如也。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②元海之为左贤王,闻而招之,元达不答。及元海僭号,人谓元达曰:“往刘公相屈,君蔑而不顾,今称号龙飞,君其惧乎?”元达笑曰:“是何言邪?彼人姿度卓荦,有笼罗宇宙之志,吾固知之久矣。然往日所以不往者,以运期未至,不能无事喧喧,彼自有以亮吾矣。卿但识之,吾恐不过二三日,驿书必至。”其暮,元海果征元达为黄门郎。人曰:“君殆圣乎!”既至,引见,元海曰:“卿若早来,岂为郎官而已。”元达曰:“臣惟性之有分,盈分者颠。臣若早叩天门者,恐大王赐处于九卿、纳言之间,此则非臣之分,臣将何以堪之!是以抑情盘桓,待分而至,大王无过授之谤,小臣免招寇之祸,不亦可乎!”元海大悦。
③在位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刘聪即位,聪每谓元达曰:“卿当畏朕,反使朕畏卿乎?”元达叩头谢曰:“臣闻师臣者王,友臣者霸。臣诚愚暗无可采也,幸邀陛下垂齐桓纳九九之义,故使微臣得尽愚忠。昔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陛下以大圣应期,挺不世之量,能远捐商周覆国之弊,近模孝武光汉之美,则天下幸甚,群臣知免。”元达苦谏不从,忧愤而死。及其死也,人尽冤之。
注:⑴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⑵亮:通“谅”。⑶捐:除去。⑷免:同“勉”。
(《晋书•陈元达传》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吾知之久矣() ⑵卿但之()
⑶元海果元达为黄门郎() ⑷既至,见()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距其院东五里(《游褒禅山记》)
A.君其惧乎(《晋书•陈元达传》)
B.其暮(《晋书•陈元达传》)
C.及其死也(《晋书•陈元达传》)
D.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小题3】(小题3)第②段中,元达的话使“元海大悦”的原因,可概述为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年四十,不与人交通。
⑵臣闻师臣者王。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元达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部落小帅。先是,陇右大雨,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因名曰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

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刘曜僭号长安,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曜败,洪西保陇山。石季龙将攻上邽,洪又请降。季龙大悦,拜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季龙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以洪为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处于枋头。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冉闵言于季龙曰:“苻洪雄果,其诸子并非常才,宜密除之。”季龙待之愈厚。及石遵即位,闵又以为言,遵乃去洪都督,余如前。洪怨之,乃遣使降晋。后石鉴杀遵,所在兵起,洪有众十余万。

永和六年,帝以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时有说洪称尊号者,洪亦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草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洪谓博士胡文曰:“孤率众十万,居形胜之地,冉闵、慕容隽可指辰而殄,姚襄父子克之在吾数中,孤取天下,有易于汉祖。”初,季龙以麻秋镇枹罕,冉闵之乱,秋归邺,洪使子雄击而获之,以秋为军师将军。秋说洪西都长安,洪深然之。既而秋因宴鸩洪,将并其众,子健收而斩之。洪将死,谓健曰:“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关中形胜,吾亡后便可鼓行而西。”言终而死,年六十六。

(选自《晋书》载记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B.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C.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D.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出生三个月时取名定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别人通常称字来表示尊敬。
B.爵,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
C.拜,我国古代社会授予某人官职为“拜”,例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等。
D.孤,古代帝王的自谦之词,是“小国之君”的意思,类似的词语还有朕、寡人、不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洪出身名门。苻洪的祖先世代担任西戎酋长,他的父亲是部落的小帅;永嘉年间,苻洪被族人推举为盟主。
B.苻洪机智多谋。苻洪先后被迫归附刘曜、石季龙,深得他们的信任;他建议石季龙充实京都.因此更受厚待。
C.苻洪骁勇善战。苻洪屡立战功,两千多部下被赐予爵位;冉闵嫉妒苻洪的才能,对石季龙、石遵进言除掉他。
D.苻洪为人宽容。冉闵叛乱时,麻秋被俘,苻洪授予他官职,并且肯定了麻秋定都长安的建议,但终为其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永嘉之乱,乃散千金,召英杰之士访安危变通之术。
(2)所以未入关者,言中州可指时而定。今见困竖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惠帝即位,杨骏辅政。时司隶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乃造骏。咸因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两宿),圣恩矜悯,听使临丧。诏未下而便以行造,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宜加显贬,以隆风教。”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咸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咸前后固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公车不通,催使摄职。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咸又上表曰:“臣既驽弱,不胜重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B.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C.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D.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
B.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它也用来借指官爵。
D.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
B.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
C.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
D.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之兰亭,羲之自为之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阴阳表方位时,山南水北谓之阴,山北水南谓之阳。文中是指会稽郡的山阴县。
B.门生:原指转相传授学业者,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业者为门生。晋、南北朝时指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
C.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多用来交代写作文章的缘由、目的或介绍作者情况。序的种类很多,有诗序、书序、赠序等,赠序的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
D.东厢: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文中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人聚集兰亭,饮酒赋诗,后公推王羲之为集会的诗文集作序,他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沈,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也。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以孝义称。

好书,善属文。大将军曹爽为掾,累迁中书门下侍郎。及爽诛,以故吏免。后起为治书侍御史,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寻迁尚书,出监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主簿曰:“今使教命班下,示以赏劝,将恐拘介之士,或惮赏而不言;贪赇之人,将慕利而妄举。苟不合宜,赏不虚行,则远听者未知当否之所在,徒见言之不用,谓设有而不行。愚以告下之事,可小须后。”沈又教曰:“若陈至言于刺史,兴益于本州,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直言至理,忠也。惠加一州,仁也。功成辞赏,廉也。”复白曰:“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著也。若德不足以配唐虞,明不足以并周公,虽悬重赏,忠谏之言未可致也。”沈无以夺之,遂从议。沈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俗化陵迟,不可不革。革俗之要,实在敦学。”于是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及帝受禅,转骠骑将军,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固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B.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C.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D.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及高贵乡公将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驰白帝/以功封安平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也是中国的姓氏之一,但此处不指姓氏。
B.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选聘日“征”,公府选召叫“辟”。
C.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的一种形式,指旧皇帝把帝位出让给新皇帝。
D.我国古代把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薨”,传主曾被封县公,故用“薨”合乎礼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沈儿时不幸,为官成就卓然。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一直被堂叔抚养,知书懂礼;步人仕途后文武兼备,既能撰文修史,又能统御兵马,镇守一方。
B.王沈初衷美好,悬赏以求谏言。他刚到豫州上任,就颁布通告,鼓励属地士人百姓举贤才,罢奸佞,评官吏,诉忧患;如果效果显著,直接拿粮食赏赠。
C.王沈境界高逸,做事言行一致。他认为忠诚就是直言不讳地讲说真理,仁爱就是能惠及一方百姓,廉洁则是不居功受赏;后来他坚决拒绝了郡公的封号。
D.王沈探寻善政,力求革除弊习。他遵从但不照搬成法,而是选择良法来执行;他看到社会风气衰败,主张用重视学习的方式来加以扭转,最终效果良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若达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2)立德于上,受分于下,斯乃君子之操,何不言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