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卓,字季思,开杨人。吴平,卓退居自守。郡命功曹,为吴王常侍。讨石冰,以功赐爵都亭侯。元帝初渡江,授卓前锋都督。其后讨周馥,征杜弢,屡经苦战,多所擒获。以前后功,拜豫章
太守。寻迁湘州刺史。中兴初,以边寇未静,学校陵迟,特听不试
孝廉,而秀才犹依旧策试。卓上疏以为:“策试之由,当藉学功,谓宜同孝廉例,申与期限”朝议不许。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卓寻迁梁州刺史,镇襄阳。卓外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州境所有鱼池,先恒责税,卓不收其利,皆给贫民,西土称为惠政。王敦
①称兵,遣使告卓。卓乃伪许,而心不同之。及敦升舟,而卓不赴,使参军孙双诣武昌谏止敦。敦闻双言,大惊曰“正当虑吾危朝廷邪?吾今下唯除奸凶耳。”双还报卓,卓不能决。
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武昌大惊,传卓军至,人皆奔散。
卓虽怀义正,而计虑犹豫,军次猪口,累旬不前。敦大惧,遣卓兄子卬求和。时王师败绩,卓流涕谓卬曰:“每得朝廷人书,常以胡寇为先,不悟忽有萧墙之祸。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临敦上流,亦未敢便危社稷。
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不如还襄阳,更思后图。”即命旋军,径还襄阳,散兵使大佃,而不为备。襄阳太守周虑等密承敦意,知卓无备,乃袭害卓于寝。
太宁中,
追赠骠骑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甘卓传》,有删改)
(注)①王敦:东晋权臣。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
B.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
C.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
D.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时称郡守,汉景帝改名为太守,是郡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决颂、检奸等。 |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选拔官员的察举考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
C.年号是指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于纪年,文中的“太宁”就是年号。 |
D.追赠是指在人死之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主要是物质追赠和表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卓多次荣立战功,获得晋升。他讨伐石冰,因战功赐爵都亭侯;他征讨周馥,攻打杜弢,屡经苦战,擒获很多,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不久又任湘州刺史。 |
B.甘卓关注秀才选任,积极筹备。他因边境敌寇还未平息、学校尚未重建,就举秀才一事上奏,得到批准后,他又精心查核,备齐礼仪举荐桂阳谷俭为秀才。 |
C.甘卓为政宽大仁惠,爱护百姓。他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时,免除营业税,市上明码标价;他将境内所有鱼池的税款用来接济贫民,西部地区称之为惠政。 |
D.甘卓决策犹豫不定,导致失败。王敦叛乱后,他在平叛斗争中,瞻前顾后,错误决策,命令军队返回襄阳,解散队伍去从事农耕,毫无戒备,被人暗杀。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卓虽怀义正,而计虑犹豫,军次猪口,累旬不前。
(2)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