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司徒三却,骏故据正。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 ,风俗之移,在不难矣。”朝廷从之。

时汝南王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司隶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17》,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B.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C.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D.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子孙后代沿袭先代的做法。“袭父爵”是指傅咸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
B.“布衣”是麻布衣服,古代平民通常穿布制的衣服,后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百姓。
C.“复除”即免除赋役,古代做官、服兵役或朝廷认为有特殊贡献者可以免除赋役。
D.“赠”即追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可用于朝廷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聪慧明达、善写文章。他的言论自成规箴之言,能警醒人们引以为戒。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敢谏。他上书指出晋武帝登基十五年来虽日理万机,但国家、百姓仍旧不富裕。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褒贬官员的行为不满,上奏罢免其官职,在司徒魏舒屡次推托拒绝后独自上书。
D.傅咸直指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世俗奢靡,为此上书朝廷,他认为朝廷的封赏没有节度,对此表达了担忧,希望引起执政者的关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
(2)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 ,风俗之移,在不难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3 02:14: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经》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奇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人或非之,庆曰:“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嫌,弃官归,为郡小中正。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后以母忧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荣甚奇之     奇:感到稀奇
B.与太守吕岳有嫌 嫌:不合,有矛盾
C.使与诸军并力距恢    距:拒,抵御
D.后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心情不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办法和名额相同。
B.除,授予官职。“予除右丞相兼柩密使”(《指南录后序》)、“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中的“除”与文本中“除”的意思相同。
C.《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D.鹰扬将军,武官名,两晋南北朝多设此官,晋有郭洽、司马泰、桓石秀、王舒,西秦有徐成、王腾、吕光等均曾任此职。魏、晋、南朝宋及后魏时此官皆居五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侃有执着坚定的精神。他多次拜见张华,让张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至张华后来授予他郎中职位。
B.豫章国郎中令杨晫赏识人才。他认为陶侃是一个固守正道、能圆满地办好事情的人,他曾与陶侃一块坐车去拜见中书郎顾荣。
C.武库令黄庆很知人善任。黄庆认为陶侃终究要才能大成,在自己当了吏部令史后,举荐陶侃做了武冈县令,后来还将陶侃推荐给乐广。
D.刘弘不听信谗言。随郡内史扈瑰在刘弘跟前挑拨离间,刘弘回答说:“陶侃的忠诚和才能,我了解得已经很久了,哪里会有这种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2)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惔少清远,有标奇。家贫,织芒屩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以惔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与王蒙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

②累迁丹杨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而不问。

③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或问其故。云:“以蒱博验之,其不必得,则不为也。恐温终专制朝廷。”及后竟如其言。尝荐吴郡张凭,凭卒为美士,众以此服其知人。

(节选自《晋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以惔善言理(__________)   (2)故应有以制之(__________)
(3)坐抚掌大笑 (__________)  (4)遂而不问(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虽荜门陋巷B.君虽不
C.而知其有不之迹D.咸谓未易可制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小题4】试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刘惔“寝而不问”的原因。
【小题5】结合全文,用四字短语形式概括刘惔的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风格峻整,动由礼节。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

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

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裁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羕。宗,帝室近属,羕,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翦削宗室

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

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邾城。会寇陷邾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

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

(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B.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C.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D.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老》指的是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庄子》和《老子》。就成书的年代而言,《老子》要早于《庄子》。
B.辅政,在封建社会君主年少,或新君嗣位时授命权臣辅弼国政。等到皇帝到了弱冠成年时权臣再把朝政交还给皇帝。
C.宗室,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也就是皇族。南顿王宗、西阳王羕都是晋朝皇室宗亲,分别叫司马宗、司马羕。
D.“辟”和“征”,是中国汉魏晋时期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意义有些接近,常连用为“征辟”,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亮十六岁时拒绝了东海王越的征召,跟随父亲在会稽生话,谨慎地守护者自己的领地,严肃恭敬,没有人敢去打扰他。
B.皇帝在临终前被庾亮的一番话打动,意识到朝廷的危机,诏令庾亮和王导一同辅助幼主,太后把持朝政时,政事全都交给庾亮决断。
C.郭默叛乱时,庾亮上表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出征,庾亮自己担任征讨都督,同其他将领合力平定了叛乱,但他拒绝了给他的奖赏。
D.庾亮调兵遣将守卫邾城,但邾城仍被贼寇攻占。这让庾亮很是自责,忧郁得病,并拒绝了朝廷授予他司空、司徒等新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
(2)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供给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  畜:储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乃重修岳阳楼
B.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氓之蚩蚩
C.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以束带拜见督邮为耻,后解印去职,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
【小题4】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阙,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B.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C.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D.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文中记述了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B.王羲之曾与一群好友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即作于此时。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的母亲去世后,王羲之因为与之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并不在意,仍“洒扫而待之”。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②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