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馥,字祖宣。少与友人成公简齐名,俱起家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左西属。司徒王浑表“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请补尚书郎”。许之。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精密,论望益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征为廷尉。
惠帝幸邺,成都王颖以馥守河南尹。陈眕、上官巳等奉清河王覃为太子,加馥卫将军、录尚书,馥辞不受。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及巳为张方所败,召馥还摄河南尹。暨东海王越迎大驾,以馥为中领军,未就,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于渑池。帝还宫,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讨陈敏,灭之,以功封永宁伯。
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迁,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曰:“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祚。
越与苟晞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硕贰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硕退保东城,求救于元帝。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摛为檄。摛,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摛之辞。”摛闻之,遂毁草。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卒。
(节选自《晋书,周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
B.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
C.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已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已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
D.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
A.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既可言事,也可抒情,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
B.幸,是古代帝王对女子或大臣的宠爱,如《鸿门宴》中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本文中即是这个意思。 |
C.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以享永祚”即长久享受帝王之位。 |
D.檄,是古代文体。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
A.周馥年轻时就与成公简齐名,都起家于诸王文学,后来司徒王浑上表赞赏周馥,并推荐他做尚书郎,得到允许。 |
B.周馥因打败上官巳有功,被张方召为河南尹,又被东海王司马越召为中领军;又因讨伐陈敏有功,被封为永宁伯。 |
C.周馥发现朝纲混乱,就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建议迁都寿春,但东海王司马越以周馥越级上书而震怒。 |
D.周馥被围困于寿春,其旧将谢摛所拟檄文,让周馥流泪,谢摛听说后自毁檄文。后周馥被新蔡王司马确拘押,忧愤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