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周馥,字祖宣。少与友人成公简齐名,俱起家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左西属。司徒王浑表“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请补尚书郎”。许之。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精密,论望益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征为廷尉。

惠帝幸邺,成都王颖以馥守河南尹。陈眕、上官巳等奉清河王覃为太子,加馥卫将军、录尚书,馥辞不受。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及巳为张方所败,召馥还摄河南尹。暨东海王越迎大驾,以馥为中领军,未就,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于渑池。帝还宫,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讨陈敏,灭之,以功封永宁伯。

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迁,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曰:“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祚。

越与苟晞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硕贰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硕退保东城,求救于元帝。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摛为檄。摛,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摛之辞。”摛闻之,遂毁草。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卒。

(节选自《晋书,周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B.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C.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已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已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D.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既可言事,也可抒情,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B.幸,是古代帝王对女子或大臣的宠爱,如《鸿门宴》中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本文中即是这个意思。
C.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以享永祚”即长久享受帝王之位。
D.檄,是古代文体。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馥年轻时就与成公简齐名,都起家于诸王文学,后来司徒王浑上表赞赏周馥,并推荐他做尚书郎,得到允许。
B.周馥因打败上官巳有功,被张方召为河南尹,又被东海王司马越召为中领军;又因讨伐陈敏有功,被封为永宁伯。
C.周馥发现朝纲混乱,就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建议迁都寿春,但东海王司马越以周馥越级上书而震怒。
D.周馥被围困于寿春,其旧将谢摛所拟檄文,让周馥流泪,谢摛听说后自毁檄文。后周馥被新蔡王司马确拘押,忧愤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
(2)硕贰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2 06:0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本文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任填两个)。李密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周门人之游夏 ________ (2)后刘,服阕   ________
(3)孔明言教何   ________ (4)华之 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密祖母年高 问征夫前路
B.有暇讲学忘疲   他植者不然
C.齐桓得管仲霸   秦师轻无礼
D.士有名  感吾生行休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5】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綽、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   赡:丰富
B.然闻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C.遂以女之   妻:妻子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 冠:位居第一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B.道士是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以从事道教活动为职业。
C.门生,指求取学问的学生或者是科举考试及第的人对主考官的自称。泛指学生与弟子。
D.隶书,是一种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字体,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成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①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请辞......。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③。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①烝烝:孝德之厚美;纯一宽厚貌。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③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B.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C.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D.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醮:旧时婚俗之一。醮,古代原系酌酒之意,指单方面的敬酒,再醮即第二次敬酒。周代作为礼俗除行于加冠礼和及笄礼外,亦为婚礼仪式之一。改醮(改嫁),再醮(再婚)。
B.东堂:东厢的厅堂或殿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此处指官舍。
C.安乐公: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中,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所以被封为“安乐公”。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攸字伯道。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少孤,与弟同居。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宜长云千石用仗在登道示之悠门门无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皆不果就。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节选自《晋书·邓攸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B.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们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C.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邮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D.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它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洗马”即为此意。
C.毂的本意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文中借指车。
D.少牢一般指古代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包括牛、豕各一,规格低于“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攸身世凄苦,为人孝顺。父亲、母亲、祖母在他小的时候相继离世,他为此守孝九年;后来太守想举荐他为孝廉,他以继承祖父的赐官不能改变而推脱。
B.邓攸富有见地,颇受器重。镇军贾混让他旁观诉讼,作出决断,邓攸引用孔子的话巧妙应对,获得贾混赏识,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C.邓攸一心为民,深得爱戴。在吴郡任上,没等朝廷批复就开仓救济饥民,因此被弹劾;任期届满离开时,百姓牵住行船不让他离去,还到尚书台乞求他留任。
D.邓攸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他曾自己带着粮食到吴郡上任,以供己用;离任时,一丝一毫的钱财也没获取;平日里穿的是敝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2)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