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独坐思归
李德裕
壮龄心已尽,孤赏意犹存。
岂望图麟阁①,惟思卧鹿门②。
无谋堪适野③,何力可拘原④。
只有容身去,幽山自灌园。
【注】①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②鹿门: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指隐士所居之地。③适野:典出《左传》,后指到郊野商议政事。④拘原:语出《北齐书》,诗中的意思是获得战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标题中的“春日”点明了时间,“独坐思归”点出了事件,且“独”字暗含孤独之情。
B.首句写自己正值壮年,但获取功名的心已经完全没有了,足见诗人淡泊名利之心。
C.“岂望图麟阁”写诗人不再渴望建立像霍光他们一样的功业,表达了人生失意之情。
D.“惟思卧鹿门”中“惟”字写出了诗人归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同时体现了愤激之感。
E. 颈联运用典故,写自己没有谋取政事和获得战绩的能力,点出了诗人不得不思归的原因。
【小题2】“幽山自灌园”中的“幽”字意蕴深刻,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20 05:0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两句叙事,点明围猎时间,写出了射猎队伍的庞大和准备场面的充分、壮阔,为全诗铺写了一个背景,画面感很强。
B.“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二句,色彩对比鲜明耀目,“开”“骤”二字气势阔大。“白马”一句由壮丽场景转到英雄人物出场,将写作重心引向对这位骁勇骑士的描写。
C.“背手抽金镞”,是动作描写,由诗人所见侧面描绘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抽”见其手势的利落。而“控”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 “翻身”再展其英姿。
D.“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中“万人齐指处”是虚写,极言围观者之众;“寒空”的“寒”亦为虚写,非指天气,意在渲染雁飞之高,能够射中之神妙。
E. 此诗在取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选取射手中的一个人物,而且又只写此一马上英雄的一个手势与一个身段,取材精确,描写线条明快。
【小题2】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把主人公张弓搭箭射中目标的全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试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表现主人公高超的射技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俊字祖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利得绢一匹。俊于后知之,乃曰:“得财关行,吾所不取。”访主还之。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数骑侍郎。累迁司空府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吴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人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俊曰:“史底穷人,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拜司马,其附椿者咸责焉。二年,出为梁州刺史。人俗荒犷,多为盗贼。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大统三年,东魏授洛州刺史,俊因此乃谋归阙。五年,将家及亲属四百余口入关,拜秘书监。时军国草创,坟典散逸,俊始选置令史,抄集经籍,四部群书,稍得周备。十七年,加散骑常侍,遂称笃疾,不复朝觐。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帝与之谈论,不觉屡为之前膝。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慰虚想。”以御舆令于帝前乘出。顾谓左右曰:“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时人应以为荣。卒年八十二。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该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B.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C.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D.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本意指移动、搬换、转变,后来指变动官职,“迁”“左迁”“擢”“除”等。一般都指升官,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庠序,指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代设庠序以化于邑,《孟子·滕文公上》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传说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四部,是古代图书分类的名称,一般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是按经、史、子、集的方式编排的。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发品格高尚,不重财利。家人卖给别人东西,从中留下了一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设法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了他。
B.冠俊忠于职守。他主管建造永宁佛寺,对花费的财物清清楚楚,主管的官员都不敢欺瞒他,等到佛寺建成后,他得到了灵太后的赞赏。
C.寇俊治政有方,梁州民风野蛮,很多人做了盗贼,他担任制史后,下令兴建学校,教化百姓,勉励农业,在几年之内,风俗全部革除。
D.冠俊不媚权贵。百姓史底和司徒杨椿争讼田地,一些官员说杨椿有理,但寇俊却把地判给了史底,这让那些依附杨椿的官员内心自责不已。
【小题4】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2)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