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彬州由是无祸。

【小题1】下列对“甲”字的意义和用法的比较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晞一营大噪,尽甲。 ②甲者出,太尉笑且入③杀一老卒,何甲也?
④甲者愕 ⑤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⑤不同于其他B.①②③句相同,④⑤句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⑤不同于其他D.①③④句相同,②⑤句不同
【小题2】“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一句正确的译文是 (    )
A.太尉布置士卒捕捉了(那)十七人,都砍下头来,(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之外。
B.太尉的列卒捕捉了(那)十七人,都砍下头来,把鲜血浇在长矛上,人头埋在市门之外。
C.太尉布置从士卒中捉了十七个人,全砍下头来,(把头)插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之外。
D.太尉从列卒中取了十七个人,全砍下头来,把鲜血浇在长矛上,人头埋在市门之外。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组是 (  )
①郭晞的士卒驻扎邠州,暴横异常,人民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而官吏畏葸,不敢过问。
②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功勋大,地位高,自己又属他管制,有所顾忌,心中忧虑却不敢说。
③郭晞倚仗汾阳王的权势,纵容士卒胡作非为,侵扰和祸害百姓,无人敢过问。
④段太尉为救百姓,自告奋勇代理邠州都虞候,并严厉惩治了祸害百姓的士卒。
⑤段太尉冒死去军营告诫士卒,并只身留宿于彼,次日郭晞与段太尉一同去白孝德处,白孝德向郭晞道歉,说自己无能。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2 11:2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上文选自《》,作者柳宗元,字___。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名我当()(2)其欲舒()
(3)而幼孩()(4)得养人()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莫能如也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4】(小题4)简析本文对比与映衬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旨一也。仆之所避者师之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必循心以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当今之世,至若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为师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固其车,肥其马,长其策,取中道至大都,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必循心以益己 益:增加,充实
B.众口虽恳恳见迫 见:放在动词前,表说话人自己
C.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批评
D.不敢倦,不敢爱 爱:吝啬,吝惜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B.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C.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D.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小题3】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荐人才的科目,后废秀才科,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
B.箴,古代一种劝诫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文上兼有规诫、褒赞的韵文,因为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将二者连称为“箴铭”。
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译为“您”,也可用于称自己的儿子。
D.反义相对,是古人起字的方法之一,即表字和名意思正好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朱熹,字元晦;杜甫,字子美。”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继承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强调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友并称的思想,包含着师生平等和教育民主的进步因素。
B.柳宗元拒绝做严生的老师,原因有很多:不愿承担老师之名是其一,社会风气不好是其一,实际才能不足以做严生的老师又是其一。
C.柳宗元认为仲尼是可以学习的,但是普通人一般不可能达到孔子的境界。在文中柳宗元还嘲笑了那种为学不到家而学孔子为师之人。
D.柳宗元委婉地表达了对韩愈的赞美,但拒绝像韩愈那样不顾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而为师的作法,主张去名求实地学习。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若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固其车,肥其马,长其策,取中道至大都,又奚师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觞满酌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颓然就醉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入深林,回溪   山之高而止
D.故为之文以   尽吾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常在于险远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C.望西山,如指
D.苍然暮色,自而至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草而坐   披:分开
B.过湘江,染溪   缘:沿着
C.而起,起而归   觉:睡觉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小题4】对下列各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译: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恐惧不安。
B.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翻译: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似尺寸之远,实有千里之遥。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翻译: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翻译:青山萦回,白水缭绕,看外面与天边,向四面望去好像是一个整体。
【小题5】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恒惴栗”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境界是游览西山而获得的心灵启迪,作者因此忘却了烦扰,获得了精神慰藉。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这几句所描写的场景与《赤壁赋》中最后一段的场景颇为相似,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大相径庭。
D.这段文字在描写“西山”的景物时,对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运用简约而精当、准确而传神。将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地刻画出来,富于动态美。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 ,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唐代“ ”的领袖,对推动唐代散文革新起了重要作用。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
(2)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 )
(3)官命促尔耕,尔植( )
(4)字幼孩,遂而鸡豚( )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小题4】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者的一项( )
A.瘘,隆然伏行
B.甚善,名我固当
C.且硕茂,早以蕃
D.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小题5】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