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海旅次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 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12 03:2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象耕鸟耘辨

唐陆龟蒙

⑴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德感召□如是。余曰:斯异术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于舜曰浚哲文明①,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辨之。
⑵吾观耕者行端而徐,起坺②欲深,兽之形魁者无出于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⑶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于天,其为端且深,非得于象耕乎!去四凶③恐害于政,其为疾且畏,非得于鸟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河滨之陶④,无一感召何也?岂圣德有时而不德耶!
⑷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而好事者张⑤以就其怪,怪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书之异端,殴之使合于道。人其从我乎,虽不从,吾亦不能变其说。
注①浚哲文明:深沉有智,文理光明。语出《尚书•舜典》。②坺:耕地时第一锹翻起的土块。③四凶:传说中不服舜控制的四个恶人。④这句指舜曾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⑤张:夸大。
【小题1】可填入第⑴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焉B.也C.其D.之
【小题2】概述第⑵段中作者对“象耕鸟耘”的看法。
【小题3】对第⑶段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舜选拔人才和惩治四凶受到了“象”“鸟”的启发,称颂了舜的德行。
B.如果动物受到感召帮舜耕耘,捕鱼制陶时为何不帮舜?进一步否定“感召说”。
C.圣人德行的显现难道还有时段的区分吗,作者的反问使得“感召说”不攻自破。
D.第⑵段已指出“象耕鸟耘”含义,本段全从反面立论,相形之下,说服力较弱。
【小题4】本文从事实与道理两方面否定了“圣德感召”的说法,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小题5】根据本文内容,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象耕鸟耘:“象田”“鸟田”乃动物践踏、觅食之后为人所直接用于种植的农田,……犁耕的出现源自象田、鸟田等。(郭书春李家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