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小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僚列闻之,遗术书曰:“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武定八年,侯景叛。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及还朝,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B.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C.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D.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
C.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D.大辟,是死刑的通称,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方为政时,受到百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追随他而来;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各县主动缴纳钱款前来依附。
C.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十分信任,将处罚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
D.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平定淮南之后,钱财秋毫无犯,但因收藏典籍赠送权贵而受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②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2 04:0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帝谓群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与语之 说:交谈B.家弟年少,未事宜 闲:熟习
C.崔暹始居宪台,乃尔劾 纠:纠缠D.司马子如等旧怨 挟:挟持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B.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C.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D.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受到高祖父子两代人的信任,高祖在认识他不久就因为弟弟高琛年少能力不足而委之以重任,让他辅佐高琛留守后方。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他认为邢邵适合担任府僚,使邢邵得到重用,没想到邢邵却在与世宗交谈时说他的不是。
C.崔暹敢于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给邺城的诸位权贵写信,对不能搭救那些被崔暹处置的人而表示遗憾。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们严明执法,对君主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对世宗的过错常严肃而无保留地指出,世宗也能为之改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
②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同郡甄琛为定州刺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涂多亡叛。朝廷患之。乃令兵人所齑戒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亡散,唯弼所送不动。他境叛兵,并来攻劫,欲与同去。弼率所领亲兵格斗,终莫肯从,遂得俱达军所。军司崔钟以状上闻。其得人心如此。元象初,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后从高祖破西魏于邙山,命为露布,弼手即书绢,曾不起草。以功赐爵定阳县男。武定中,迁卫尉卿。会梁遣贞阳侯渊明等入寇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诸军讨之,诏弼为军司,摄行台左丞。破萧明于寒山,别与领军潘乐攻拔梁潼州,仍与岳等抚军恤民,合境倾赖。关中遣仪同王思政据颍州,太尉高岳等攻之。弼行颍州事,摄行台左丞。时大军在境,调输多费,弼均其苦乐,公私兼举,大为州民所称。弼志在匡赞,知无不为。显祖将受魏禅,自晋阳至平城都,命弼与司空司马子如驰驿先入,观察物情。践祚之后,以预定策之功,迁骠骑将军。转徐州刺史,未之任,又除胶州刺史。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帝以为讥已。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遣使就州斩之,十年六十九。寻悔,驿追不及。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词讼:诉讼案件
B.抚军恤民,合境倾赖  倾赖:钦佩信赖
C.志在匡赞,知无不为  匡赞:颂扬天子
D.驰驿先入,观察物情  物情:民心民情
【小题2】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B.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C.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D.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弼富有学问,文思敏捷。定州长史甄琛考查诸生时,他回答策问如同回声一样迅速;高祖让他写布告,他拿起绢就写,连草稿都不用打。
B.杜弼为官清廉能干,很得人心。在光州曲城县令任上,别县征召的士兵大都半路逃散,而他所送的士兵一直跟随着他,纵使受到攻击也不叛离。
C.杜弼劳苦功高,颇受重用。高祖让他随从作战,因功赐给他爵位,又派他辅佐高岳等抗击梁军;显祖接受魏禅登基,他因有功被封为骠骑将军。
D.杜弼耿直无忌,说话做事常得罪人。显祖问他治国应当任用什么人,他回答说应当用中原人,显祖就借着酒劲,派人到胶州杀死了他。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2)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稀,字叔朗。幼而孝谨,淹雅有器度,好学不倦,美容仪,有风则。魏末,随母兄东适海隅。母终后,仍属迁邺。遨游巩洛,悦其山水,浩然有终焉之志。
及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烯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晞随神武到晋阳补中外府功曹参军兼常山公演友。王复录尚书事,新除官者必诣王谢职,去必辞。晞言于王曰:“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朝廷文武,出入辞谢,宜一约绝。”王纳焉。及帝崩,济南嗣立。王谓晞曰:“一人垂拱,吾曹亦保优闲。”晞曰:“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王默然思念,久之曰:“何以处我?”晞曰:“周公抱成王朝诸侯,摄政七年,然后复子明辟,幸有故事,惟殿下虑之。”王不答。是时诸王公将校四方岳牧表陈符命。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践柞。诏晞曰:“比日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帝欲以晞为侍中,苦辞不受。孝昭崩,哀慕殆不自胜,因以赢败。武成本愤其儒缓,由是弥嫌之,因奏事大被诃叱,而雅步晏然。性闲淡寡欲,虽王事鞍掌,而雅操不移。在并州,虽戎马填间,未尝以世务为累。良辰美景,啸咏遨游,登临山水,以谈宴为事,人士谓之物外司马。齐亡,周武以稀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卒于洛阳,年七十一。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选自《北齐书·王稀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稀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稀随神武到晋阳/
B.及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稀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稀随神武到晋阳/
C.及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稀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八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稀随神武到晋阳/
D.及独孤信入/洛署为开府/记室稀称先被犬伤/困笃不起/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稀随神武到晋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第,是相对于官吏办公的地方而言的,即官员们私人置办的住所。
B.垂拱,垂衣拱手,表示不做什么事,形容不用花什么气力,文中指帝王无所事事。
C.摄政,文中指古代国王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政事时由其亲族暂代执政。
D.元年,即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稀雅有风范,侍亲孝谨。王稀自幼孝顺、恭谨,有气度、风范,魏代末年随着母亲和兄长到海边生活,等母亲去世后就回到邺城,在巩洛一带游历。
B.王稀见解独特,敢于表达。王稀在担任常山王近臣时,看到朝廷官员任职、辞官时都到常山王私宅拜访他,便提醒他这是犯忌,应该拒绝拜访者。
C.王稀哀慕昭帝,惹恼新帝。王稀因孝昭帝驾崩哀伤过度而身体柔弱,新帝武成就更加嫌弃他,每每上奏时他都被呵斥,但他依然步履舒缓、心态安然。
D.王稀性格闲淡,超脱尘世。虽然国家大事十分繁忙,但王稀不被事务所累,从没改变自己高尚的操守,经常以聚谈为大事,人称超脱人事之外的司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圣德幼冲,未堪多难,而使他姓出纳诏命,必权有所归。
(2)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进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季式,字子通,有胆气。天平中,出为济州刺史。山东旧贼刘盘陀、史明曜等攻劫道路,剽掠村邑,齐、兖、青、徐四州患之,历政不能讨。季式至,皆破灭之。寻有濮阳民杜灵椿等攻城剽野,聚众将万人,季式遣骑三百,一战擒之。又有群贼破南河郡,季式遣兵临之,应时斩戮。有客尝谓季式曰:“濮阳、阳平乃是畿内,既不奉命,又不侵境,而有何急,遣私军远战?万一失脱,岂不招罪?”季式曰:“君言何不忠之甚也!我与国义同安危,岂有见贼不讨之理?且贼知台军卒不能来,又不疑外州有救,未备之间,破之必矣。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元象中,西寇大至。高祖亲率三军以御之,阵于邙北,师徒大败,河中流尸相继,败兵首尾不绝。人情骚动,谓世事艰难。所亲部曲请季式曰:“今日形势,大事去矣,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季式曰:“吾兄弟受国厚恩,与高王共定天下,一旦倾危,亡去不义。若社稷颠覆,当背城死战,安能区区偷生苟活!”

入为散骑常侍。兴和中,行晋州事。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天保初,封乘氏县,仍为都督,随司徒潘乐征讨江、淮之间。为私使乐人于边境交易,还京,坐被禁止,寻而赦之。四年夏,发疽卒,年三十八。赠侍中、使持节、都督沧冀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曰恭穆。

季式豪率好酒,又恃举家勋功,不拘检节。黄门郎司马消难,左仆射子如之子,又是高祖之婿,势盛当时。因退食暇,寻季式与之酣饮。留宿旦日,重门并闭,关籥不通。消难固请云:“我是黄门郎,天子侍臣,岂有不参朝之理?”终不见许。失消难两宿,莫知所在,内外惊异。及消难出,方具言之。世宗在京辅政,白魏帝赐消难美酒数石,珍羞十舆,并令朝士与季式亲狎者,就季式宅䜩集。其被优遇如此。

(节选自《北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B.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C.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D.高慎以武牢/叛遣信/报季式/季式得书惊惧/既狼狈奔告高祖/高祖嘉其/至诚待之如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古代立国之本,故作为国家的代称。
B.“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在一些朝代是“三公”之一。
C.“子”即子爵,是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封乘氏县子”说明封地在乘氏县。
D.“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郎司马消难在闲暇时间找高季式与之酣饮,结果被强留两天,魏帝并没有责怪高季式,还赐给他美酒珍馐。
B.高季式任济州刺史时派遣军队剿灭了多处盗匪,有一位门客劝阻他,高季式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忠于朝廷的。
C.元象中,西魏军大举进攻,东魏军大败,人心动摇。高季式认为,受了国家的重恩,应在国家倾危之时拼命死战,不能苟且偷生。
D.高季式,一直受到朝廷优遇,他私自打发乐人赴边境交易,因犯罪遭拘禁,但不久就被赦免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尚神速,何得后机,若以获罪,吾亦无恨。
(2)可将腹心二百骑奔梁,既得避祸,不失富贵。何为坐受死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亦愿留意。”元贞称善。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

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散骑常侍。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恤寡,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纮好著述,作《鉴诫》二十四篇,颇有文义。

(选自《北齐书·王纮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防未  萌:发生
B.颇为显祖所待 知:重视
C.长夜荒饮不 寤:睡觉
D.愚嘉善    矜:同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职级不同,“死”的称谓不同,古代称帝王或皇后、皇太后的死为驾崩。文中“世宗暴崩”指世宗遇害突然去世。
B.男: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进行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爵。文中“赐爵平春县男”指王纮因功获得较低的男爵。
C.迁:古代称官职变动,一般用于升职,也可用于降职或者流放。文中“四迁散骑常侍”指王纮四次升任官至散骑常侍。
D.孤:古代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于帝王自称。文中“爱孤恤寡”指热爱抚恤幼而丧父和夫死未嫁之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2)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
【小题4】王纮的进言体现了他的哪些军事思想?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