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玄孙也。父頵,羽林右监、安陵乡侯,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顗见而奇之,以为必兴頵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泰始中,诏以崧代兄袭父爵,补濮阳王允文学。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藩)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庭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太宁初,加散骑常侍,后领太子太傅。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后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如故。迁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如故。又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年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荀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B.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C.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D.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现代所说的“文学” 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中指古代文献经典。
B.族曾祖,是祖父的伯叔。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族祖父之子为族父。族父之子为族兄弟,即是同高祖的兄弟。
C.服阙中的“服”特指丧服,“阙” 是完毕的意思。古代服丧满一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阙。
D.践祚中的“践”是登的意思。“阼”是东阶,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所以“践祚”可以指帝王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崧爱好文学,至老不辍。他身居高位,在年老体衰的时候,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典籍,世人因此而赞美他。
B.荀崧坚守孝道,舍身护母。王弥攻入洛阳,他带着母亲逃命,途中母亡,他不顾追兵将至仍守丧哭泣,被贼兵重击四下后昏死过去,到夜里才醒。
C.荀崧品行高尚,爱无亲疏。其族曾祖太尉,临淮公荀顗没有直系继承人,朝廷打算让荀崧的儿子承袭荀顗的封号,他却把封号让给了孤儿荀序。
D.荀崧忠心耿耿,护驾有功。苏峻版乱,他与王导、陆晔一起护卫皇帝;皇帝被扶持到石头城,他也随身侍从;皇帝到温峤船上,他年老病重还努力步行跟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
(2)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09:2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馥,字祖宣。少与友人成公简齐名,俱起家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左西属。司徒王浑表“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请尚书郎”。许之。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精密,论望益美。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征为廷尉。

惠帝幸邺,成都王颖以馥守河南尹。陈眕、上官巳等奉清河王覃为太子,加馥卫将军、录尚书,馥辞不受。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 馥认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及巳为张方所败,召馥还摄河南尹。暨东海王越迎大驾,以馥为中领军,未就,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于渑池。帝还宫,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讨陈敏,灭之,以功封永宁伯。

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曰:“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柞。”

越与苟睎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硕貳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硕退保东城,求救于元帝。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摛为。摛,馥之故将也。馥见檄,流涕曰:“必谢摛之辞。“摛闻之,遂毁草。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

 (节选自(晋书),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B.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C.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D.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而文中的“起家”则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补”指官有缺位,选员补充空缺官职。表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拜、选、除、荐、擢”等
C.“檄”,古代文体。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和责备。
D.“卒”,大夫死称“卒”,与之相近的字有“崩、薨、不禄、死”等。“崩”是古人对帝王之死的描述,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馥才华横溢,名声美好。他起家于诸王文学,受到司徒王浑的赏识,后任部郎,选举精密,声望显著,后转为御史中丞等官。
B.周馥清正刚正,忠于朝廷。上官已等人谋反,他拒绝接受官职。后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他为中领军,他也没有上任。
C.周馥心系国家,战功卓若。他曾与人合谋除掉上官巳,但计划失败。上官巳败后,他被召为河南尹;为镇东将军时,讨伐陈敏有功,被封为永宁伯。
D.周馥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他严厉批评司马越违背臣子礼节;他看到贼子猖狂,担优洛阳陷入孤危之中,建议迁都寿春,因此惹怒了司马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令与上官已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求满奋等谋共除之。
(2)项貳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情,谨拜表以闻。

(文二)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挛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影相 吊:在一起
B.蒙国恩 寻:不久
C.感恋至 弥:更加
D.从事其书司隶   白:告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朝廷无援
B.是区区不能废远  可隶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后卒
D.臣不胜犬马怖惧情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小题4】同学们梳理出自文一的成语,找到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请你接着在文一中寻找成语,补充积累的内容(至少写出三个)。
【小题5】《古文释义》的选注者评说文一:“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请具体谈谈文一的“结构之妙”。
【小题6】从文二可知李密陈情成功,请概述李密因此得到了哪些“实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和中,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事讫,还兖州。
宁康初,镇襄阳。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颖,序还遣秦鹰讨钊,走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序退次洛阳,使子略督护洛城。序还襄阳。
其后东羌校尉窦冲欲入汉川,安定人皇甫钊、京兆人周勋等谋纳之。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序以老病,累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B.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C.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D.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平子”,爵名。“子”是中国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四等。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子爵。
B.“河阴”即黄河北岸。中国古代常以阴阳指方位,“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则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C.“表”,古代文体名,是臣子向皇帝表达陈述、请求、建议的一种奏章,如《陈情表》。这里是用作动词,“上表”的意思。
D.“赠”也称追赠,或追封、追晋。指古代帝王在有功者、官员及其亲属死后授予死者某种官职或勋位。如赠官、赠谥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序屡立战功。先后指挥平司马勋,讨钱弘,抗苻坚,讨翟辽,驱慕容永,战窦冲,南征北战,御敌平乱,为保卫东晋作出了巨大贡献。
B.朱序机智有谋。襄阳被俘潜逃未果后,自首潜伏,后苻坚派他劝降谢石,他趁机为谢石出谋划策,并扰乱苻坚军心,致使苻坚军仓皇败走。
C.朱序个性鲜明。因为年老多病,他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免去自己的职务,当朝廷拒不接受其请求解除职务的奏表时,他就自行卸任离职。
D.朱序骁勇善战。慕容永进犯洛阳,朱序先在沁水打败其部将王次,后率军追击慕容永,破敌于太行,又追至上党的白水,与其相持二十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2)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崧,字景猷,颍州临颍人,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
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
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廷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
敦表以崧为尚书左仆射。及帝崩,群臣议庙号,王敦遣使谓曰:“豺狼当路,梓宫未反,祖宗之号,宜别思详。”崧议以为:“礼,祖有功,宗有德。元皇帝天纵圣哲,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功惠迈于汉宣,臣敢依前典,上号曰中宗。”既而与敦书曰:“承以长蛇未翦,别详祖宗。先帝应天受命,以隆中兴;中兴之主,宁可随世数而迁毁!敢率丹直。询之朝野,上号中宗。卜日有期,不及重请,专辄之愆,所不敢辞。”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
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升平四年,崧改葬,诏赐钱百万,布五千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B.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C.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D.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体犹未壮,故曰“弱”,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以示成人,故曰“冠”。
B.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文中“幸”指皇帝被迫逃到某地。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们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崧深受名流的赏识。太原王济对荀崧很器重,把荀崧与他的外祖陈郡袁侃相比,认为他人品德行很纯粹。
B.荀崧为人厚道。堂弟荀馗早死,荀崧把他的两个儿子接来一起居住,关爱有加,并且将自己的封号给了荀序继承。
C.荀崧不为名利所动。王敦曾上表任荀崧为尚书左仆射,但当王敦希望荀崧在确定庙号一事上从长计议时,却遭到荀崧的反对。
D.荀崧忠心耿耿,一心侍奉皇上。苏峻之战时,荀崧登上御床保卫皇帝,即使皇帝被逼前往石头,荀崧也侍从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龆龀时,族曾祖见而奇之,以为必兴家门。
(2)初,敦待崧甚厚,欲以为司空,于此衔之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