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小题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7-12 03: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小题1】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所以“洒空”即指下雪。
C.颔颈两联写雪景,时间上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久,空间上则从地上写到天空、从广庭写到深巷,为后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
D.尾联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仍不让人出面,只写他的住处。用笔空灵,神韵悠远。
【小题2】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 声之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3】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而“忆”也只出现于诗尾。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忆胡居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