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后,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而设,民间有禁火的习俗。
B.孟诗一二句中的“江南”“他乡”等词,表明诗人身在异乡;着一“悲”字,既有思亲念家之悲,更含生活境遇之悲。
C.韩诗“日暮”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D.孟诗注重个人生活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感受,以情动人;韩诗以客观叙描为主,不刻意讽刺,但又暗含讽谕之意。
E.韩孟两诗,均以写景起笔,孟诗以议论承,以议论结;韩诗以形象达意,采用蒙太奇方式,一句一画,清丽明快。
【小题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比较分析两首诗主要的相同或不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11 03:17: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注)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③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范矣   遗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向阙 假:假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所得,多入佳境 皆出于此乎
B.物极变,理之常也 海运将徙于南冥
C.由是委公以书奏任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时议拟公吴均、何逊 激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自宫体诗以来人们做诗致力于铺陈华丽,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也不被看重。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风气渐渐改变。
B.副元帅相国杜公渐鸿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只是没过多久,岑参就被免去官职,寓居在蜀地。
C.岑参写了《招蜀客归》这篇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无不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他虽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
D.作者作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集,是想让后人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的人格,激发高远的情怀。
【小题4】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倘 后 之 词 人 有 所 观 览 亦 由 聆 广 乐 者 识 清 商 之 韵 游 名 山 者 仰 翠 微 之 色 足 以 莹 彻 心 府 发 挥 高 致 焉 京 兆 杜 确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2)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