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图久 图:考虑,计议B.去寿春三十里 去:前去
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  疾:迅速D.知事不济,遂从之    济:成功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
D.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2)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0 04:0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法氍,字仲昭,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颇便书疏,闲明薄领,出入郡中,为乡所惮。候景之乱,于乡里合众。太守贺诩下江州,法氍监知郡事。高祖将逾岭入援建业,李迁仕作梗中途,高祖命周文育屯于西昌,法氍速兵助文育。时法氍出顿新淦县,景遣行台于庆至豫章,庆分兵来袭新淦,法氍拒战,败之。高祖亦遣文育进军讨庆,文育疑庆兵强,未敢进,法氍率众之,因进克笙屯,俘获甚众。太平元年,萧勃遣欧阳顏攻法氍,法氍与战,破之。永定二年,王琳遣李孝钦、樊猛、余孝顷攻周迪,且谋取法氍,法氍率兵援迪,擒孝顷等三将。进号宣毅将军,增邑并前一千户。给鼓吹一部。又拒王琳功,授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天嘉二年,周迪反,法氍率兵会都督吴明彻,计迪于工塘。迪平,法氍功居多,征为散骑常侍、镇北大将军。未拜,寻又改授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六年,片为中卫大将军。废帝即位,进爵为公,给扶。太建五年,大举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以法氍为都督,出历阳。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历阳人窘促乞降,法氍缓之,则又坚守,法氍怒,亲率士卒攻城。时又大雨,城崩,克之。进后合肥,望旗降款,法氍不令军士侵掠,躬自抚劳,而与之盟,并放还北。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八年十月,薨,时年五十九。赠中、中权大将军、司空,曰威。

(节选自《陈书·黄法氍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进克笙屯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于乡里合慕君之高义也
C.又拒王琳功 徒吾两人也
D.法氍率众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B.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C.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D.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古代的居民组织单位,二十五家为一闾,相关词语有间里、间悲、间左等。
B.授,任命。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征、除、假等,表示升官的词语有擢、迁、出等。
C.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故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的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生前功绩。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法氍文武兼备,闻名乡里。他强劲敏捷,胆勇过人,而且很熟习书札奏疏,深知文簿登记的有关事项;在于郡中出人时,常令乡人畏惧。
B.黄法氍能征善战,连战皆捷。他一生经历很多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如大败于庆、打垮欧阳頠、擒获余孝于顷等三员大将、攻克历阳等。
C.黄法氍颇受赏识,屡获升迁。永定二年,他因战功官号提升为宣毅将军,并被赐予田邑和鼓吹乐队;后又担任过散骑常侍、大将军、刺史等要职。
D.黄法氍体恤百姓,优待降卒。进兵合肥时,他不允许士卒骚扰抢掠,亲自安抚宽慰百姓,并与降兵发誓结盟,把他们全部放回北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阳人窘促乞降,法氍缓之,则又坚守,法氍怒,亲率士卒攻城。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路。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秩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
   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B.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C.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D.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C.“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D.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败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②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

同类题3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

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天嘉初,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干理称。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有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徵住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成忌惮之。寻徙为中书令,将军如故。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日“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城陷,随例入关。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日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蔡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B.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C.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D.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右迁”“陟”表示晋升;“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B.后主在本文指陈朝的末代君王。我们熟知的“后主”还有蜀汉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C.吏部,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D.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谥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徵孝顺父母,笃守孝悌之道。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按成人礼节为母亲服丧;他的父亲认为蔡徵有孝子王祥的品行,替蔡徵改名。
B.蔡徵政务娴熟,办事能干老练。陈后主诏令蔡徵决断廷尉寺狱大小事情,蔡徵受命招募兵士,十天到一个月之间,招募兵士将近一万人。
C.蔡徵位高权重,险些遭遇不测。蔡徵担任中书令时,有人说他有怨言,陈后主听闻后大怒,想杀蔡徵,幸亏有人极力谏诤,才免于一死。
D.蔡徵历官三朝,颇受皇帝器重。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陈后主让他给太子讲述古今得失和当时政务;隋文帝召他咨询,授予太常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2)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小题2】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或褒或扬意义的称号。
C.舍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但是战国和汉初王公贵族没有舍人。
D.“大通”属于年号,“大通二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二年。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因其专注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给他漆盒烛盘等物。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2)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曾祖琇之,齐左民尚书、吴兴太守。祖臶,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父稚孙,梁宁远枝江公主簿、无锡令。奂数岁而,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国刘显时称学府,每共奂讨论,深相叹服,乃执奂手曰:“昔伯喈《坟》《索》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士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旧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监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迁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中书舍人,掌诏诰,扬、东扬二州大中正。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及世祖疾笃,奂与高宗及仲举并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等入侍医药。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乃用奂为太子詹事,二州中正如故。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陈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B.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C.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D.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古代帝王的自称,先秦时一般为诸侯王自称。
B.受禅:中国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皇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二千石:汉代官秩,又为县令的通称。汉制,县令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D.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也指帝王即位,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奂才几岁时就成了孤儿,但他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涉猎通晓经书史籍诸子百家的著作,当时号称学问渊博的刘显也佩服他。
B.叛贼统帅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亲信,朝廷官员见到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然自若,不愿取媚于凶暴丑恶之人,保持自己的气节。
C.永定二年,孔奂担任晋陵太守,以清白自守,妻子和儿女都不到他任官的地方,所得的官俸,也分送救济孤儿寡妇,郡中称他为“神君”。
D.孔奂性情刚直,世祖病重时,认为天下的事务重大,有废除皇太子另立继承人的想法,孔奂积极支持,世祖称他有直道而行的遗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2)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