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粱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鞑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辫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延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含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___1___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牧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
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予磅嗣,官至太子舍人。
(选自《陈书·司马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B.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C.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D.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楣/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筹策,本义指古代的一种计算用具,本文中引申为“计策”,成语“运筹帷幄”“一筹莫展”“出谋划策”中的“筹’’“策”与本文中的“筹策”意思相同。
B.白雀,白色的雀,古时以为祥瑞。白雀巢庭、白虹贯日本是自然现象,但在古人眼里,前者是祥瑞之兆,后者是异常之兆。
C.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本文中的“县伯”与李密《陈情表》中的“牧伯”都是指爵位名。
D.下诏,指帝王颁发诏令。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申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便善于下棋;父母因动乱而双亡,他发誓终身食用蔬菜。
B.司马申有勇有谋。据守巴陵,进献筹策,都被采纳;讨伐陆纳,身先士卒,护卫主帅。
C.司马申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治理很有功绩,任秣陵令时以清明能干受赞。
D.司马申淡薄名利。平叛叔陵动乱建立大功得以授职封赏,他却称病辞官,归还府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0 01:2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待。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及候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文中表示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联”,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色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有口才他率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待中、中书监等职。
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
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费徐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永元末,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蛊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建康城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高祖。天监元年,出为宣城太守。寻入为散骑常侍,领右骁骑将军。六年,出为平西始兴王长史、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豊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俄出为明威将军、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六年,大举北伐。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太守明绍世,并世之骁将,自南道伐寿阳城,未克而邃卒。乃加重使持节,驰驿代邃,与魏将河间王元琛相拒,频战克捷。七年夏,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三年,卒于州镇。高祖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日襄。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宗人夏侯溢为衡阳内史,辞日,亶侍御坐,高祖谓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亶答日:“是臣从弟。”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日:“卿伧人①,好不辨族从。”蛊对日:“臣闻服属易疏,所以不忍言族。”时以为能对。
亶历为六郡三州,不修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选自《梁书·夏侯亶》,有删改)
注①伧人: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B.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C.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D.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示官职变动,可以指平调、升迁、降职。文中指降职,即“左迁”之意。
B.服,即“丧服”,家族中死了人,须按亲疏、辈分规定穿戴孝服,又称“守孝”。
C.谥,即“谥号”。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根据其生前所为,给他一个对应的称号。
D.从弟,父辈间是兄弟,子辈间年龄小的男性被这样称呼,即今天所说的“堂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亶效忠皇帝,遵守孝道。崔慧景作乱时,他保护皇帝得力,被授予骁骑将军;为父守丧,他守礼节,住草棚,对遗财更是分毫未取。
B.夏侯亶轻刑薄赋,关注民生。针对寿春地区长期遭逢战乱,百姓大多四处流散的情况,他实施轻刑薄赋的政策,使户口规模恢复如初。
C.夏侯亶涉猎广泛,能言善辩。当皇帝问及他与夏侯溢的亲疏问题时,他对宗族关系的巧妙回答,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擅长应对。
D.夏侯亶英勇善战,战果频频。梁朝大举北伐时,他临危受命,逢战必捷。当遭遇魏军突袭时,他又与贞威将军联手大败魏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2)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不得已乃行。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仍加招远将军,掌记室。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礼有恒制,小宜引割自全。”贞因更感恸,气绝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客卿曰:“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何?”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孤子飐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即日迷喘,时不可移,便为永诀。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敕赙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珠链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母,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因赦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尽。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乃以息(儿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选自《梁书•韦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娇姻
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始设于战国时期,称郡守,西汉时改称太守。
B.服阕,古时指服丧期满除服;阕,终了。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从弟,我闻古代指与自己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包括从祖弟(共曾祖父而不共祖父)和从父弟(共祖父)。
D.冑,古代战士穿的铠甲,常与“甲”(古代战士戴的头盛)合称“甲冑”,多由金属、革或藤制成,是古代将士作战时用的防护性用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放为官颇具才干。他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治理有方,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当地吏民所称道。
B.韦放临危不乱。在攻打涡阳的战斗中,他被流矢射中,但拒绝突围并且严厉处置了劝他突围的士兵,鼓舞了士气。
C.韦放用兵颇有计谋。涡阳城主率城投降以后,他派投降的人去敌军报信,趁敌军慌乱溃退之际,乘势掩杀,大获全胜。
D.韦放笃实守信。当初与吴郡张率指腹为婚,后来张率去世,他拒绝了权势人家的提亲,履行前约,受到人们的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
(2)放令洵单骑击剌,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 ,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B.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C.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D.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