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
B.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
C.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
D.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和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继承、接续。
D.“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辅佐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去,由于子高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渐渐集合了一些溃败散逃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2 03:14: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曾祖琇之,齐左民尚书、吴兴太守。祖臶,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父稚孙,梁宁远枝江公主簿、无锡令。奂数岁而,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沛国刘显时称学府,每共奂讨论,深相叹服,乃执奂手曰:“昔伯喈《坟》《索》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士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旧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监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劳卿厚意,幸勿为烦。”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迁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中书舍人,掌诏诰,扬、东扬二州大中正。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及世祖疾笃,奂与高宗及仲举并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等入侍医药。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乃用奂为太子詹事,二州中正如故。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陈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B.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C.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D.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作古代帝王的自称,先秦时一般为诸侯王自称。
B.受禅:中国古时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皇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二千石:汉代官秩,又为县令的通称。汉制,县令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D.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也指帝王即位,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奂才几岁时就成了孤儿,但他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涉猎通晓经书史籍诸子百家的著作,当时号称学问渊博的刘显也佩服他。
B.叛贼统帅侯子鉴是侯景的心腹亲信,朝廷官员见到他都卑躬屈膝,只有孔奂傲然自若,不愿取媚于凶暴丑恶之人,保持自己的气节。
C.永定二年,孔奂担任晋陵太守,以清白自守,妻子和儿女都不到他任官的地方,所得的官俸,也分送救济孤儿寡妇,郡中称他为“神君”。
D.孔奂性情刚直,世祖病重时,认为天下的事务重大,有废除皇太子另立继承人的想法,孔奂积极支持,世祖称他有直道而行的遗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2)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温人也。祖慧远,梁都水使者。父玄通,梁尚书左民郎。申早有风概,十四便善弈棋,尝随父候吏尚书到溉,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与为对,申每有妙思,异观而奇之,因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申为主簿。属太清之难,父母俱没,因此自誓,菜食终身。
梁元帝承制,起为开远将军,迁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僧辩叹曰:“此生要鞬汗马,或非所长,若使抚众守城,必有奇绩。”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僧辩顾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岂虚言哉!”除散骑侍郎。绍泰初,迁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高祖受禅,除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迁征北谘议参军,兼廷尉监。五年,除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甚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迁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起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谘议参军。九年,除秣陵令,在职以清能见纪,有白雀巢于县庭。秩满,顷之,预东宫宾客,寻兼东宫通事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库,后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卫率,封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寻迁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以疾还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后主嗟悼久之,下诏卒章曰:“嗟乎!天不与善,歼我良臣。”其见幸如此。申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于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选自《陈书·司马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B.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C.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D.僧辩之讨/陆纳也申在军中/于时贼众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辩蒙楯/而前会裴之/横救至贼乃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棋、书、画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形式,“弈”中的恬淡、豁达、机智和军事、哲学、诗词共聚一堂。
B.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被传位的叫受禅。
C.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元有县子、县男。
D.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号称皇帝,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申聪慧孝顺。他十四岁时善于下棋,曾得到阴子春的欣赏,朱异为此叹奇。父母仙逝,发誓终身食用蔬菜。
B.司马申英勇无畏。当贼兵突然来袭时,他没有因为左右的侍从溃逃而惊慌,身先士卒,以身遮蔽、护卫王僧辩。
C.司马申治理有方。任戎昭将军、江乘令时,他治理很有功绩。太建初年,在职时清明能干,因此而得到荣升。
D.司马申深受重用。他曾经历过三个皇帝,决断国家大事。去世后,后主十分悲恸,为此下诏表达哀悼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侯景寇郢州,申随都督王僧辩据巴陵,每进筹策,皆见行用。
(2)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据东府,申驰召右卫萧摩诃帅兵先至,追斩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乃补王国侍郎,俄兼太学博士,稍迁中卫参军事、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迁通直正员郎,舍人如故。又征西鄱阳王中录事,兼尚书左丞,满岁为真。诏琛撰《新谥法》,至今施用。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迁散骑常侍,参礼仪如故。
是时,高祖任职者,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
 “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窃闻‘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明君不畜无益之臣’,臣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非谓谋猷,宁云启沃。独缄胸臆,不语妻子。辞无粉饰,削槁则焚。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戆愚。
其事曰:圣躬荷负苍生以为任,弘济四海以为心,不惮胼胝之劳,不辞癯瘦之苦,岂止日昃忘饥,夜分废寝。至于百司,莫不奏事,上息责下之嫌,下无逼上之咎,斯实道迈百王,事超千载。但斗筲之人,藻棁之子,既得伏奏帷扆,便欲诡竞求进,不说国之大体。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但务吹毛求疵,擘肌分理,运挈瓶之智,徼分外之求,以深刻为能,以绳逐为务,迹虽似于奉公,事更成其威福。犯罪者多,巧避滋甚,旷官废职,长弊增奸,实由于此。今诚愿责其公平之效,黜其谗愚之心,则下安上谧,无侥幸之患矣。”
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
“ 卿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此又是谁?何者复是诡事?今不使外人呈事,于义可否?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若断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是故古人云:‘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犹二世之委赵高,元后之付王莽。呼鹿为马,卒有阎乐望夷之祸,王莽亦终移汉鼎。宜各出其事,具以奏闻。”
 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指斥。
(选自《梁书·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B.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C.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D.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岁为真,指朝廷对任命的官吏,在试用期满一年后对其进行考课,如合格,便“真除实授”。
B.日昃,古时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C.藻棁,本指梁上有彩画的短柱,在文中比喻浮夸识浅的人。
D.口授敕,是指皇帝口授敕令、主书在一旁记录的谈话形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琛每次见高祖,高祖都和他站在日晷边谈话,贺琛举止文雅,因此宫禁中人这样说:“上殿不下有贺雅。”
B.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很多都是奸猾谄媚的人,这些人对时政影响很坏,贺琛于是写了奏条给高祖进谏。
C.为了表达对高祖的一片忠心,贺琛将上奏的内容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没有告诉,写完后将草稿也焚毁了。
D.高祖指责贺琛没有说到具体的人,让贺琛举实例详细上奏,贺琛知道高祖恼怒,只好认错,不敢再有指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
(2)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

同类题4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曰丁贵嫔。高祖既受禅,有司奏立储副,高祖以百度多阙,未之许也。群臣固请,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

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 《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太子性仁孝,自出宫,恒思恋不乐。十四年正月朔旦,高祖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

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高祖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崇信三宝① ,遍览众经。招引名僧,谈论不绝。

七年十一月,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视贫家子流离道路者,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槥。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色。

三年三月,寝疾。恐贻高祖忧,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及稍笃,左右欲启闻,犹不许,曰 “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恶”,因便呜咽。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高祖诏敛以衮冕,谥曰昭明。

——— 选自《梁书》

①三宝,指佛教。
【小题1】下列各选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五经,五经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C.朔,也称为“朔日”,古人将农历初一称为“朔日”,称农历十五为“望日”。
D.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事亲至孝。母亲生病,他亲自侍疾。自己病重,也瞒着高祖,直到病稍好转,才告诉了父亲。
B.太子热爱文学。他招引文士,研讨学问,空闲便撰写诗赋文章,文学创作一片繁荣,出现了自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况。
C.太子宽和待人。处理政务时,对不实之处洞察入微,但只命相关人改正,不随便处分人。给犯人量刑判案时,经常宽恕、赦免罪犯。
D.太子体恤百姓。太子常常施舍贫困受冻和无力敛葬的百姓,他一听到老百姓的赋税过重,劳役太多太苦,便心怀忧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既受禅,有司奏立储副,高祖以百度多阙,未之许也。
(2)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视贫家子流离道路者,密加振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是古代职官名,魏晋时“三公”之一,是太子的老师。
B. “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 “禄秩”指官吏食禄的品级,这里指俸禄和禄位。
D. “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指帝王的诏书或命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 谢贞洁身自好。始兴王叔陵趁皇帝驾崩发动政变企图篡位,失败后府僚多因受牵连而被拘捕,而谢贞因为不参与阴谋,没有获罪。
D. 谢贞文采惊人。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