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唐明府赴溧水

(唐)韦应物

三为百里宰①,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②又晏然。

(注)①百里宰:古时一县的辖区约有百里,后称一县为“百里”,县令则称“百里宰”。②琴堂:官署。《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遂称州、府、县署为琴堂。

【小题1】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送”字表明了事件,“明府”点明朋友身份,“溧水”则是朋友任职之地。
B.首联的“三”和“十余年”,写朋友担任县令时间很长,突出了唐明府的忧伤与无奈。
C.颔联的“只叹”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久不升迁的同情,“屡”说明表现朋友管辖之地屡屡变动。
D.颈联写捕鱼晒盐、种植姜蔗等经济活动,赞美了朋友到任溧水后督促百姓发展生产的功绩。
E.虽然尾联不是对作者自己为官情况的叙写,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在为官方面的态度。
【小题2】末尾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3 01:0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露珠 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小题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清纯洁净、晶莹剔透的露珠,原来它是在清静的夜晚,自高远的天空坠下的。
B.诗人展开想象,如果把露珠拿到玉盘之上近看,它一定会在上面滚来滚去,那才会发现原来它是圆形的。
C.一、二句是静态描写,描绘了一幅质地高洁、色调清新淡雅的艺术画面,盛赞露珠品格的高洁清雅。
D.三、四句转为动态描写,不仅写出露珠本身滚来滚去的可爱,也写出了诗人欣然一见时的惊喜之态。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写景富于层次感,先推出主体对象的衬景——荷叶,然后再推出主体露珠,继而交代这颗露珠的来历,最后描绘其动态美。
B.本诗写景透露出诗人体人观物细微敏锐的特点,景物描写具体生动、细致入微,让人有种身临其境,既见其珠、又闻其声的直观感受。
C.本诗敏锐地捕捉到露珠的美丽特征,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绘就一幅明媚如春、优美动人的风景画。
D.本诗还向人们阐释了一种深邃的生活哲理:对于事物的认识,只凭静态观察可能并不全面;只有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才能对它有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