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什漠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桅子花。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贯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鸡鸣桑树颠”都通过写“鸡鸣”表现山村景色。
B.第二句描写了通往山村的路,显出山居之“深”,表现出诗人进山村时的迫切心情。
C.第三句写在这淳朴的山村里,村里的女人们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多么和睦。
D.第四句写栀子花无人采,在于表明春深农忙,着一“闲”字,事实没有一个人闲着。
E. 本诗紧扣“山村”,从景写到人,从人写到境,富有诗情画意,传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小题3】【小题4】本诗是如何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的? 请做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6 12:0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①,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②,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③。
【注释】①陈维崧(1625年—1682年)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②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③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④豫让桥:晋国豫让行刺赵襄子时的藏身之处。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秋色本应所见,但作者着一“冷”字,化视觉为触觉,化有形为无形,新奇地描绘出秋色给人带来的冰冷刺骨之感。
B.风为“酸风”,可见天气之恶劣;“卷怒涛”,则描写出了寒风吹过江河湖海,大浪滔天,浪花飞溅的壮阔气势。
C.词的上阕一、二句,展现了北方深秋季节所特有的天气特征,渲染了萧瑟肃杀的气氛,并为人物的出场蓄势。
D.“并马三河年少客”,描写作者独自驰骋在盛产剑客侠士的古邢州之地,引出对活跃在古邢州的历史人物的追忆。
E. 在词的下阕中,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
【小题2】“忆昨车声寒易水”一句是整篇词眼,请结合全诗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贺曰:“姑臧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臣祖父旧人。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帝曰:“善。”乃遣贺招慰,下三万余人。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以功进爵西平公。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窃惟圣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所不及。臣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官。”帝纳之。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曰:“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今强寇游魂于北,狡贼负险于南,其在疆场,犹须戍防。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帝喜纳之,已后当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太和元年二月,疗疾于温汤。孝文、文明太后遣使屡问消息,太医视疾。患笃,还于京师。三年,薨,日宣王。

(选自《北史·源贺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徒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B.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C.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联临天下/
D.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用作敬辞,表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文中“先圣”指已去世的君王。
B.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是“十恶”之一。
C.乞骸骨: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谧:特指皇帝、大臣死后被朝廷依据生前功绩、品德评定的称号,如“宣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贺仪表堂堂,声名远扬。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翱,太武帝向来听说他的大名,见面后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封他为西平候,并且赐姓为源。
B.源贺能征善战,功勋卓著。跟随太武帝征战讨伐,因战功受封赏。攻打姑臧时,源贺招降鲜卑部族三万多人,解除其外援,得以集中兵力攻城。
C.源贺宽厚仁慈,建言献策。源贺上奏请求对罪犯的十三岁以下孩子不予惩罚。请求酌情处理死刑罪犯,免除部分人的死罪,让他们去戍守边境。
D.源贺有威望,受朝廷敬重。源贺退休后,朝廷有重大决策,皇上都派人征询他的意见。生病后,朝廷多次派遣使臣询问病情,命太医给他治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
(2)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