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 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注)①买臣:朱买臣,西汉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担柴走路时还常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朱买臣后受汉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
【小题1】本诗前六句叙写_______,后六句叙写_______,这对于后人了解李白生平与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题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诗句,试作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28 08:0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李白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注释)①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夫人许氏病故于任城,李白送别前来吊唁的来自布山(布山又名布金山,在泰山西南八十里,今肥城境)的王山人,临别时以《赠别王山人归布山》相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就指明所赠别的王山人对道家经论的分析理解精微巧妙、勘破秋毫,表现出对友人才干的赞赏。
B.三、四两句紧扣题目“赠别”和“归”字,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用“归”“隐”“兴”“高”等字眼,写出了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C.全诗从仰慕山人之情,进而引发归隐之心,再到畅想归隐之景,到最后的约定归隐之期,揭示出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D.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凄凉的景色之中,耐人寻味。
【小题2】作为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代表性作品,有人认为此诗“哀而不伤”。请你结合全诗,说说诗人“哀”从何来以及“不伤”的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2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 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
B.栗深林兮层巅
C.越人天姥
D.虎瑟兮鸾回车
【小题2】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
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小题3】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小题4】下面哪一句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小题5】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人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