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①秦韬玉:晚唐诗人,字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公元882年(中和二年),得准敕及第,以工部侍郎为田令孜神策判官。诗以七律见长。有《投知小录》三卷。②绮罗香:指富贵人家妇女的服饰。③苦恨:甚恨。
【小题1】诗人是怎样刻画贫女的?贫女又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是一首比兴意义明显,颇为后人传诵的诗歌。试分析诗人借“贫女”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7 11:1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今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赂权贵,将复进用  遗:送给
B.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中旨牵制 绳:约束
C.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   便宜:低价
D.马得银辄以易粟    鬻:卖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B.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C.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D.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信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胡沙虎残忍骄横,想重新得到任用,对此满朝官员不敢表态,只有张行信敢于上奏,建议不要任用胡沙虎。
B.张行信心系时局,积极建言献策。战事兴起以来,朝廷很难得到合适的将帅,他建议对将领委以重任而不牵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C.张行信处事谨慎,国势识见深远。看到地方官员搜刮民间存粮时,他怕因此失去民心,上书分析在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再发生其它变故会得不偿失。
D.张行信才干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大定年间对送给宣读使者的礼品数目并没有规定,他请求援引成例,让收取和奉送能有限度,使上下齐美。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周《逍遥游》)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段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②蒲桃;今作“葡萄”。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
B.三、四句的“刁斗”“公主琵琶”不是欢乐之声,而是哀怨之调。打更声和南怨的配琶声营造了肃穆而凄凉的氛围。
C.五、六句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写出了边塞之景的豪迈壮阔。
D.九、十句写玉门关还被遮断,土兵需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表现了将士保家卫国、渴望建功的豪情。
E.诗的最后两句用典,汉武帝把葡萄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讥讽了好大喜功的帝王。
【小题2】本诗妙在多用叠词来表情达意,请选出其中两处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授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魏晋以后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D.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仁基善于激励士气。他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被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叛变。
B.裴仁基骁勇又有智谋。年轻时就善于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时,冲锋在前,初立功绩。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而李密积极求战,两人各持己见。
C.裴仁基性格中有“苦谏”“苦争”的一面。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杨谅和李密都尽心竭力。
D.裴仁基遇主不明,自己也没有忠贞不二。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他投降李密;兵败被俘后,又投降了王世充。最后谋反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2)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