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B.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泄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C.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D.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一般对人称字,对己称名。
B.有司文中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古代朝廷中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权,各有其专司。
C.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人的车马、衣服等九种礼器,是最高的礼遇。
D.景元是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拥有多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生于名门,生性孤傲不羁。他举止有时难以被人理解,任何时候喜怒不表现在脸上,人们说他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文才高超。他在酩酊大醉中也能很快清醒,写出让世人叹服的文章,才华也得到族兄的认可。
C.阮籍不拘礼教,自然任情。他得知母亲去世却仍然继续下棋饮酒,对于固守礼教者往往只以白眼表达态度。
D.阮籍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文帝很赏识他,他本有治国安民的志向,并对刘邦、项羽在历史上建功留名很是不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9 11:0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阙,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B.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C.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D.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文中记述了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B.王羲之曾与一群好友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即作于此时。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的母亲去世后,王羲之因为与之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并不在意,仍“洒扫而待之”。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②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口:“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思过礼   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妻之   妻:妻子。
C.博学能属文 属:写作。
D.其先识不伐如此   伐:夸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皱中矣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羊祜对敌国之人广施恩德的一组是(   )
①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开设庠序,绥怀远近   ③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殓
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⑤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⑥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宫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也没有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小题5】把文中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2) 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员外郎。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曰:“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大者道勋光远,世所宗推;其次节行高妙,遗烈可纪。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禁裁,其敝无已。 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由是并断。
高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既克洛阳,高祖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可令知之。”征为国子博士。
太祖元嘉三年,分遣大使巡行天下。松之使湘州。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伏惟陛下神睿玄通,道契旷代,清问下民,哀此鳏寡,垂心八荒,周爰四达。臣谬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伏见癸卯诏书,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松之甚得奉使之议,论者美之。
转中书侍郎。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子骃,南中郎参军。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骃注司马迁《史记》,并行于世。
(取材自《宋书·列传·卷六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
B.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
C.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
D.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B.“义熙初”,意思是“义熙”这个年号的第一年。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法之一,一般由皇帝发起,兼有祈福和改朝换代的含义。
C.“八荒”,古代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也指远古的洪荒时代,意思大致相当于“天下”。
D.“癸”,为十干之一,顺序排在第10; “卯”,为十二支之一,顺序排在第4。我国农历用干支配合来纪年,60年为一甲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松之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幼聪慧博学,曾从事考古,博览出土典籍。又曾担任故障县令,后又入朝担任了尚书祠部郎。
B.裴松之上表批评当时私自立碑的乱象,指出世人刊刻碑铭的内容多虚假不实,流弊甚重,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制止了此风。
C.裴松之曾作为钦差大使巡行湘州,在归来的奏章中援引太祖故事、表明自己只是效法,表现了对奉使职责的深刻理解。
D.高祖认为裴松之是朝堂之才,后他的史学著作果然流行于世,这既表现他的史学才华,也表现了高祖的学养与眼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
(2)臣谬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
C.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家世孝廉,以儒学显。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泰始初,受叔父锡官五品。中书监张华与轨论经义及政事损益,甚器之,谓安定中正为蔽善抑才,乃美为之谈,以为二品之精。卫将军杨珧辟为掾,除太子舍人,累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轨以时方多难,于是求为凉州。公卿亦举轨才堪御远。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时鲜卑反叛,寇盗从横,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都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水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永嘉初,王弥寇洛阳,轨遣北宫纯、张慕、马鲂、阴浚等率州军击破之,又败刘聪于河东。帝嘉其忠,进封西平郡公,不受。于时天下既乱,所在使命莫有至者,轨遗使贡献,岁时不替。朝廷嘉之,屡降玺书慰劳。俄而秦王为皇太子,遣使拜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固辞。愍帝即位,进位司空,固让。是时刘曜寇北地,轨又遣参军麴陶领三千人卫长安。帝遣大鸿胪辛攀拜轨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轨又固辞。在州十三年,寝疾,遣令曰:“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值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全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表立子为世子。卒年六十。谥曰武公。

(选自《晋书·张轨传》,有删改)

(注)①安逊,张蹇字安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B.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C.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D.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设立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用以选拔、任用官员。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B.中正,官名。魏晋南北朝时,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高低,担任中正的多“著姓士族”。
C.乡射之礼,盛行于先秦时期,是射礼的一种。文中指张轨主政凉州时,在学校所施行的教化之举。
D.世子,中国古代一般指天子、诸侯的嫡子。后世称继承王位、爵位者为“世子”,多由长子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轨深受器重。中书监张华与张轨谈论经义及政事利弊,对他大为赞美;卫将军杨珧召他为属官,任命他为太子舍人。
B.张轨平反立威。鲜卑反叛,盗匪纵横,张轨到任,立即予以讨伐,斩首万余级,于是威名大显凉州,教化施行于河西。
C.张轨事主忠诚。张轨派将领打败王弥,又在河东击败刘聪,得到天子嘉奖;刘曜侵犯北地,张轨派参军率兵保卫长安。
D.张轨功成不居。秦王为皇太子,派使者拜他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愍帝亲自拜他为侍中、太尉等,他都坚决辞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天下既乱,所在使命莫有至者,轨遣使贡献,岁时不替。
(2)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